“喝的饮料瓶属于什么垃圾?”“我知道,可回收物!”“夏天吃西瓜,剩下的瓜皮是什么垃圾?”“我抢答,是厨余垃圾!”日前,一场面向小朋友的有奖生活垃圾知识竞答,在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燕南园社区展开。据了解,这是该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参加活动的小朋友,都争做“垃圾分类小小志愿者”,绿色环保理念,开始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提升百姓知晓度和参与度,是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从天津市城市管理委获悉,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展现社会文明水平,天津市日前确定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到今年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完善,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0%以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活垃圾分类在社区开花,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变化!”家住河西区友谊路街谊景村社区的张大娘告诉记者,过去一到夏天,社区楼洞口的垃圾箱里干湿混装的垃圾散发着异味,下雨时垃圾渗液流出,一不小心就会踩一脚,“现在不仅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还加装了垃圾分类智能设备,社区环境变好了,受益的是我们老百姓。”
据介绍,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居民社区的生活垃圾产生前端,还包括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全流程,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效益。今年以来,本市城市管理部门把“垃圾处理”工程列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十大工程。在处理设施方面,年内建成西青、东丽、北辰垃圾综合处理厂等8座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1.7万吨,推进餐厨垃圾就近就地处理,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在分类运输方面,增加垃圾分类专用运输车辆保有量,加强分类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形成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紧密衔接的全链条体系,垃圾分类工作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此外,强化建筑、农村垃圾管理,推进环城四区建筑垃圾就近就地处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和海上环卫工作,提升垃圾处理设施的智能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