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著名作家张楚携新作《略知她一二》做客南京市西善桥街道初见书房,与读者面对面分享其文学创作历程。据悉,这也是西善桥街道筹备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讲坛第一回。
本次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主持,与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张楚,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鲁敏从《略知她一二》 一书聊开去,深挖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创作心路历程,走进作家灵魂深处,畅谈文学未来。
解读创作历程 文学来自现实、培育现实
“大家好,我是张楚,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一段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张楚便介绍起自己的创作历程。
上大学期间,张楚开始小说创作。工作后,他也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的小说多以冀东平原上一个普通小镇为布景,描绘普通人庸常琐碎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面对困境不言放弃的坚强。
张楚的文学创作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为素材,如《野象小姐》中的主角“野象”,便源于一则真实故事:当时身边有个朋友身患乳腺癌,长时间在医院接受化疗。有次她告诉我,医院里有一位身材圆润的清洁工。工作之余,这位清洁工便会在医院里收集各种废弃的塑料瓶,但她的这一行为却违反了医院的规定。因此,不少患者便主动收集塑料瓶,然后偷偷交给这位清洁工。
“平凡不代表平庸,每个平凡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作为文学创作者,我们记录普通人的故事,并在其中发现不凡,用文字的形式呈现不凡,进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张楚说道。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何平的赞同。“作家总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奇迹。”何平表示,文学创作者用自己的“慧眼”,巧妙地选择生活中的事件作为写作素材,反映出创作者本人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文学即人学,文学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扩展自己的生活半径,看到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在别人的故事里反省自我。”
“张楚小说中的分寸感特别打动我。”鲁敏对张楚小说很是喜爱。在《略知她一二》里,张楚讲述了一个导演系学生和宿管阿姨的故事,叙述着人性的无奈与悲伤,“这个学生和宿管阿姨背负着各自的苦难,但张楚并没有过分渲染这种苦难,反而是以很节制的笔调,小心翼翼地探视作品中人物的悲欢,就像蜗牛一样慢慢试探,触碰之后马上缩回来。很委婉,也很节制。”
市民好评
讲坛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本次活动也受到了市民的好评。今年86岁的黄素嘉是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原主席,她与南京市歌舞剧院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国先一起,驱车40多分钟前来参加此次活动。“文学是一切艺术的基础。”黄素嘉告诉记者,自己平常就很喜欢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近期更是买了20多本名著重新阅读,印象最深刻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时,我便读过这本书,保尔·柯察金坚强的意志、刚强的性格给自己极大的震撼,也培育了自己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品质。”本次活动也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也能与70年代的作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一趟没有白来。”
家住西善桥街道的周冰冰也特地带上自己12岁的小孩一起来参加。她告诉记者,活动让原本局限于平面的书籍变得立体、亲近起来,这种与作家近距离接触的珍贵体验,不仅孩子喜欢,也唤醒了自己重新翻开书本、走近书籍的欲望。“现在孩子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我想以后常带她来这里,不落下每一场‘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的机会。”
距离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已过2年,接下来,南京的文学之路该往何处走?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西善桥街道影视文旅中心负责人郑磊告诉记者,街道精心打造出与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地位相匹配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高端文学讲坛,营造热爱文学、热爱文艺作品的城市氛围,推动新的文学创作,推动作家真正地为人民创作,写出一批有内涵、接地气的文学作品。
“当前,西善桥正在构建综合文旅产业,我们当以此次高峰讲坛为契机,推动民众走近名作,让文学爱好者越来越多,激发文学爱好者的生活激情;推动民众走近名家,感悟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剖析作品背后的深意。”郑磊说道。
据了解,“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讲坛后期将每月开展,邀请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大家(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省级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国内著名文学期刊、网站主编等文学大咖)到会,每期会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家”与现场文学爱好者面对面交流,深挖作品背后的故事,坦诚创作的心路历程,带来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为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添砖加瓦。
此外,“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高端文学讲坛后续还将推出“与文学巨匠面对面”。郑磊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联系一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莫言等,邀请他们也能来到西善桥与民众畅谈文学创作,点燃文学传播的星星之火,为南京文学的普及发挥作用。”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