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觉醒来,偶尔感觉眼睛酸涩红肿,睁眼困难,照镜子时发现自己一夜过后竟然变得“胖头肿脸”的,尤其是眼睑浮肿明显。追寻原因,有人食物比较重口味,临睡前大量饮水或喝饮料,加上睡眠质量欠佳,难怪第二天看起来有些“肿眼泡”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肾脏疾病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宋立群教授介绍说,晨起眼睑浮肿,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日间活动将会逐渐“烟消云散”,恢复如常。倘若上述症状不改善,且伴发眼部局部红、热、痒、痛等症结,多为炎症性水肿,需及时到眼科就医。而包括眼睑在内的不痛不痒的非炎症性水肿频繁出现,极有可能是肾炎的早期预警“信号”,必须警觉起来。
众所周知,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而尿液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肾结构中的肾小球与肾小管。前者对血液初步过滤后形成原尿(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原尿一天约有180升),后者可将原尿中99%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原尿经由肾小管被进一步加工浓缩而成为终尿(终尿每天约有1-2升),并最终排出体外。临床上,肾脏一旦患病,最常见的就是肾炎了。宋主任解释,肾炎的全称叫肾小球肾炎,病人因肾小球滤过血液的能力下降,原尿的生成减少。而肾小管在早期还能保持正常的重复吸收功能,甚至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滑坡”,反而刺激肾小管重吸收水和钠的能力加强,产生“水钠潴留”的效果,最终排出的尿量犹如江河的“枯水期”了。
事实上,人体每天摄入的水分并不匮乏,而是尿液排泄减少,导致体内总的液体蓄积增多,这些多余的液体便会被“截留”并渗透到人体的组织间隙中。身为人体组织较为疏松的部位,眼睑组织间隙大,容易储水,因而肾炎的早期便常常表现为眼睑的浮肿。但肾炎的初始阶段,尤其是慢性肾炎的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并未完全丧失,人体内潴留的液体量也有限,自我感觉也就不明显。宋立群指出,当肾小球的能力逐步下降时,肾小管的作用也会随之被破坏,人体内的液体量就会变得“超饱和”,眼睑、颜面、脚踝、小腿均会被“泡肿”,乃至全身水肿。
早期肾炎不易觉察,要对“肿眼泡”多留个心眼儿
宋立群教授指出,眼睑浮肿只是脏器功能失调的早期迹象之一,正常健康人在饮食、睡眠不佳时,也有一过性表现,其生理性眼睑浮肿多集中于晨间,维持时间较短;女性受月经期激素扰动,时不时也会产生短暂的“肿眼皮”。但经常眼睑浮肿的人,一定要及早看医生,排除肾脏疾病。这是因为肾炎早期症状十分隐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伴生问题更是难以自行察觉。
同时,肾炎好发于各个年龄段,除了大部分老年人群外,相当多的患者对自身血压的关注程度不够,且高血压并不是肾炎的特异性表现,而被确诊高血压的人也经常忽视肾脏的检查。与此同时,血尿通常也不是肉眼可看见的血尿。临床上,蛋白尿、血尿往往是在尿常规检测之后才“落网”和被确诊的。
需要告诫的是,尽管肾脏疾病早期体征并不明显,初始症状易被忽略,但肾炎特别是慢性肾炎的早期症状、主要症状和典型症状,早已因眼睑、颜面部特有的浮肿而初露端倪,并被“写”在了脸上,要联想到罹患肾炎的可能。
日常中,应遵循哪些生活规律
那么,在排除了肾脏疾病后,有的人偶然浮现眼睑肿胀的状况,极可能是脏器功能的轻微失调所致。宋立群主任告诫,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夏季,更需固护脾胃,以维持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保持正常。具体来说,饮食宜清淡、低盐少糖,当以不伤脾胃为佳;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不熬夜,不晨昏颠倒;同时应避免睡眠时头部过低、睡前大量饮水等习惯,以减轻面部浮肿;油炸食物、冰镇饮品、肥甘厚味之物容易伤阳、助湿和生热,损害脾胃功能,当食之有度;而赤小豆、绿豆、薏苡仁、白扁豆、鸡头米等有助于健脾利湿,适当服食可健运脾胃,预防体内液体的严重“内涝”。
肾炎患者在饮食上更要注意,必须限制钠盐的摄入,对“水钠潴留”严防死守,每日食盐以2-3克为宜,水肿严重时甚至需要无盐饮食。宋立群强调,肾功能还未受损者,不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取,但仍需以鱼、肉、蛋、奶、大豆等优质蛋白饮食为主,以减少肾脏的负荷。当肾功能已经遭到损害时,就要对蛋白质有所“忌口”了,但为了营养均衡,仍需进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若食物补充不到位,可用药物弥补。同时,为了防止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劳累、感冒、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泻等可加重肾损伤的因素须尽量避免。另外,非甾体抗炎药、部分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造影剂等均会伤及肾脏,如必须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应用。
宋立群教授强调,尽管肾炎治疗周期长,病情易反复,但只要早发现,早医治,早调理,延缓和阻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滑坡”,与疾病和谐共存也绝非难事!(通讯员 衣晓峰 尹日平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