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漂亮了,走到哪里累了随时都能歇会儿。在咱这,遛弯儿就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今年70岁的王老先生已经在馆驿街小区生活了30多年,每天都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变化。
曾经,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民生服务配套不健全等问题,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道路上,今年以来,市中区住建局通过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一个个在时代变迁中渐失光彩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实现旧貌换新颜,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设计师工程师“一对一”驻点社区因地制宜拟定小区改造内容
在老旧小区如何改造上,市中区住建局充分尊重辖区居民的意见,利用创新研发的“老旧小区辅助决策系统”,联合街道、社区,通过张贴海报扫取二维码、发放纸质征求意见表等线上+线下方式,多轮次广泛征求民意,把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入改造方案。
同时,还委托设计师和工程师“一对一”驻点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小区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拟定小区改造内容和项目清单,实现“一小区一方案”的精准化改造。
趵突泉西片区居民马真说起小区近来的喜人变化,感触颇多。“现在每天出门和回家,都很舒心。路面和污水问题的解决,除掉了我们居民的‘心病’;楼道的小广告没有了,垃圾死角和楼道乱堆乱放也没有了。打通道路微循环后,小区的道路都不堵了!”
围绕“群众满意”做文章,着眼“宜居提质”下功夫,积极破解“难点痛点”,让居民更有幸福感的同时,市中区住建局还结合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短板,统筹区直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民生配套设施项目,一并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建设。破解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体系。
整治改造与长效管理有效衔接整合各类专项政策和资源
七里山南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市中区典型的老旧小区之一。整治前,小区内部经常管道破裂、污水四溢、臭气熏天,居民连窗户都不敢打开;路面也是坑坑洼洼,一遇到雨雪天,院内连脚都不敢“下”。今年改造工程开始后,市中区住建局、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宣传、踩点和规划,召集小区居民代表、施工方、产权单位一起座谈,不断商议修订改造方案。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小区管道改造、墙体粉刷及道路硬化等改造,让老旧小区华丽“蜕变”。
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中区住建局坚持民生导向,回应民生所盼,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将民智民意融入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针对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征求意见,不仅提高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也让整治工作的方向更加明晰。
为了巩固改造成果,市中区进一步加强建后管理和养护,充分利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积极推动适老化、无障碍、养老、医疗卫生、基层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注重整治改造与长效管理有效衔接,统筹整合各类专项政策和资源,发挥各条块资金集聚效应。
今年市中区共将整治实施67个小区的改造工程,涉及426栋住宅楼,建筑面积164.5万平方米。明年全区还将计划改造55个小区,住宅楼413栋,居民1.57万户,建筑面积约134.09万平方米。(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杨雯雯 通讯员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