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电影《张之洞》“炮灰”式上映 上映6天总票房仅数千元
发布日期: 2022-01-16 17:17:21 来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2022年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热点事件,当属电影《张之洞》1月7日上映首日仅卖出3张票,引发网友“心疼”。最终该片在上映第6天便悄悄下档,总票房仅数千元。

对于电影《张之洞》的“炮灰”式上映,湖北省发行界资深人士表示,其实每年都会有很多部国产新片上演影院“一日游”“一场游”,“片方其实也知道不会有票房,甚至还要倒贴,但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强行上映。”

A 强行上映太理想主义

用电影发行界人士的专业术语来说,电影《张之洞》的上映属于“裸发”,有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态。从业超过20年的“老发行人”林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张之洞》片方在上映前既没有铺开宣传,上映后也没有进行发行维护,连很多影城的排片经理都不知道有这个电影,“很难说是他们太理想主义,还是太不懂这个行业。”

据极目新闻记者查询,电影《张之洞》上映首日仅在全国极少数几个城市有排片,安排的场次大多集中在上午10点或晚上10点,最终出现了首映日票房仅90元的尴尬场景。

武汉多家院线负责人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没有和《张之洞》片方进行过接洽,也不知道这个电影要在全国上映。一位院线人士坦言,“如果之前来和我们打招呼,我一定会劝他们放弃走院线。从电影《张之洞》的制作规模和题材来看,它应该直接与电影频道或者各大视频网站合作,那些平台对类似题材作品的购买价格都很不错,而且也基本不存在发行成本,反而比走院线更赚钱。”

这位业内人士还透露,很多新片上映后,出品公司都会自己掏腰包买一些票,算是“锁座位”“锁场次”,“有时候大家在电商平台买票,会发现厅里很多犄角旮旯的票都被早早买走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那就是一种特殊的发行维护,确保这个电影院能给你排片。但你看《张之洞》这次,属于彻彻底底的放养,就像网友开玩笑说的,哪怕你导演、制片人、主演每人买两张票,也不会出现一天只卖3张票的情况啊……”

B 导演对票房深表遗憾

极目新闻记者多次联系采访电影《张之洞》出品方和影片导演三丑,但均被婉拒。片方工作人员出示了一份导演三丑的文字回复,对此次上映事件做出解释。

据三丑介绍,他有幸接到拍摄电影《张之洞》的任务,“在明知道这是一部不具有商业价值、在影院票房上不具有任何竞争力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接下此影片。”

三丑表示,他在拍摄过程中思考的都是如何把张之洞的故事讲好,争取给予观众视觉享受和映后思考,他自认为作为该片导演,他“尊重投资,尊重艺术,尊重观众,尊重生活,尊重自己”,但确实没料到电影登上大银幕后会遭遇这么严重的排片困境,“深表遗憾。”

据国家电影局官网公开信息显示,电影《张之洞》于2018年立项备案,备案单位为北京太阳花开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河北沧州南皮县广播电视台,影片剧情梗概为:“晚清重臣张之洞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实业救国。奈何时局动荡,清政府腐朽透顶,张之洞虽穷尽一生之力也未能挽回残局,最后只得郁郁而终。但他创建的众多军工重工产业和教育学院,却对后世产生着巨大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张之洞祖籍河北南皮,而电影《张之洞》的主创人员大多为河北人,这部电影的创作初衷显然是为了“讲述家乡名人的故事”。只不过主创团队对电影发行行业规律缺乏了解,导致影片上映后遭遇票房困境。

C 能赚钱的是少数

针对电影《张之洞》票房不佳事件,极目观影团“铁粉”陈丽表示,她愿意花两个小时和家人一起通过央视电影频道收看这样的电影,但不太愿意花钱买票去电影院看。陈丽的观点,也正是电影发行专家林先生的结论。

林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任何题材、类型的电影都要尊重行业规律,认清行业运作模式,不管电影出品方对自己的作品有多么自信,都要搞清楚游戏规则再“下水”。“中国电影市场现在确实是全球领先,但大家不要只看《长津湖》《你好,李焕英》都卖了50多亿,甚至一部动画片《哪吒》也能卖50亿,就以为现在什么片子扔进电影院都能赚钱。”

据林先生介绍,中国电影市场每年要接纳数百部新片,但能赚钱的可能不到10%,很多电影出品方亏得“裤子都快保不住了”。“大家可以去搜索每年度电影票房排名,那些有大明星出演、最后卖了1亿、2亿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亏本的。我们简单粗暴地算一下,一部电影的最终总票房只有三分之一能回到出品方手里,其他的都是给电影院、发行公司的。而这拿到手的三分之一票房,还要去覆盖你的制作成本、演员片酬等等,最后结算完,你觉得有几家是赚钱的?”

有明星助阵的商业片都难逃亏本命运,遑论体量更小的《张之洞》等片。多位武汉影城经理都坦然表示,很多出品方在找影院谈排片时其实心里都有数,“他们也不介意我们只排早场和夜场,也知道上映后很可能就是一日游、一场游,但就是要追求这个形式感。有的是为了给投资方一个交代,有的是为了个人情怀,还有些是存了其他心思,反正大家心照不宣。”(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