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商平台蔬菜种子销量猛增,多数都被年轻人买走,而阳台成为新晋菜农小试身手的主战场。
跟老辈人不一样,年轻人种菜相当硬核,不仅精选容器和土壤,补光灯、温室也要安排上。虽然在方寸之地努力耕耘,但他们不求产量态度“佛系”,真正享受的是蔬菜开花结果的培育过程。
年轻人阳台“菜化率”逐步提升
最近,南京95后陈玉在电商平台下单各种蔬菜种子。今年跟老板谈价,她相当有底气,“去年只是我‘单打独斗’,今年好几个闺蜜都要学种菜,可以跟老板谈谈团购价了。”
虽然现在只剩韭菜和葱摇曳多姿,去年夏天,陈玉家的阳台可是生机勃勃,辣椒、西红柿、茄子、大蒜红绿相间,惹得闺蜜们当即敲定“明年组团种菜”。
曾几何时,无论是天台上的边边角角,还是自家阳台的犄角旮旯,父辈们都要改造成“菜地”。陈玉注意到,这几年身边不少同龄人却在解锁天赋,朋友圈里阳台的“菜化率”逐步提升。
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是年轻人爱上种菜的重要原因。种菜不必纠结场地,一个院子、一个露台、一个阳台、一个窗台或是几个花盆,都能种出不少菜。如果空间实在局促,大可“把平方换立方”,空中种牵藤的黄瓜,地上种土豆或者叶菜。
陈玉是公认的“植物杀手”,此前不知道养死多少盆花,在她看来“种菜比养花容易”。比如韭菜,最近一年的种植经历,让她切实感受到“什么叫疯狂割韭菜”。虽然韭菜对肥料要求比较高,去年她种了三盆才种出一盆,但只要培育成功,韭菜四季都在疯长。葱也是如此,菜场买回来的葱,留下根部、施点肥、几天浇次水,它就能快速出苗。
这几天,她正忙着重新翻土加肥,准备新一轮的播种。陈玉笑言,现在种菜上瘾,满腔抱负却无“地”施展,看着邻居家空荡荡的阳台,都会觊觎“真是一块好地。”有朋友更是“种菜狂魔”,把阳台、大小卧室窗台安排上各种蔬菜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厨房,要在那里种胡萝卜和水培蔬菜。
销量猛增,卖家迎合“小白”菜农
年轻人爱上种菜,电商卖家早已捕捉到这一新商机,并且极力迎合菜农“年轻化”。
记者注意到,一家发货地址为南京的商铺,在页面醒目位置将常见蔬菜的卖点一网打尽:韭菜出苗快速,20天左右开始收割;生菜四季栽培,持续采收;黄瓜抗病虫,生长快;辣椒苗结果多,易成活……商家推荐新手使用水培或土培种植套装,套装里“盆+土+蔬菜种子”一应俱全,且附带详细的播种说明。卖家还会直播教学,手把手教买家怎么种,宣称“包教包会”。
最近一个月,这家店铺韭菜、辣椒、黄瓜、番茄苗、香葱等蔬菜种都是月销数万单。店家透露,“春播秋收,春季是蔬菜种子的销售旺季,今年尤其销量猛增。”而从评论区留言来看,此前都是年轻人帮父母购买,现在年轻人成了种菜主力军。考虑到年轻人大多是阳台种植,商品关键词也调整为“盆栽阳台”。
去年春天,某电商平台发布的《阳台种菜报告》也显示,近年来平台上的种子销量增长迅速,其中95后买走了六成的种子。从种子热销榜上看,好种活、周期短、能迅速收割的品种更受欢迎。去年一季度,韭菜种子销量同比增长370%,超越辣椒、薄荷等成为最热销的种子。
相比父辈种菜,年轻人显然更为硬核。南京女孩管岩已有三年种菜经验,她告诉记者,曾经五谷不分的年轻人“圈地种菜”,比较喜欢在网络上扎堆讨论。某社交平台有一个名为#我在阳台种菜吃#的话题,目前已经有近900万次的浏览。“菜友们”在底下互帮互助,仿佛走进了致富经节目现场。多位年轻“菜农”也表示,自从开始种菜,因为不时要与父母交流“务农经验”,两代人有着无穷无尽的共同话题。
老辈人种菜,菜会种在泡沫箱子里,土是小区里楼下挖的,肥料来自平时做饭剩下的菜梗、菜头、淘米水。而年轻人会根据不同的菜选择不同容积的种菜盆,购买专业的栽培土壤。蔬菜幼苗尤其要小心呵护,既要保证足够的光照,又不能冻着,所以采购植物补光灯,给阳台上的菜儿们加个温室,也被年轻人们一一安排。
对于一些高阶的“阳台农夫”来说,传统蔬果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除了通过种植草莓、火龙果“制霸”朋友圈,有南京“菜友”已经腾挪出位置,今年要挑战“晴王”这一网红葡萄了。
阳台小菜园,治愈系角落
对于出生于城市的年轻人,阳台种菜不仅满足了他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他们在城市里寻找诗意的生活方式之一。
采访中,南京的年轻“农夫”们也提醒,通过阳台种菜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这大概率是一种幻想,毕竟空间有限、种植经验有限,家庭产蔬菜量远远跟不上家庭消耗的速度。有人就自嘲,“用6块钱的红薯,种出了1块钱的红薯叶,我也真是了不起”、“阳台上种的小白菜都快开花了,不敢吃。施了多少肥,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买来种子,撒下去、栽下去,一阵风吹过,一阵雨淋过,精心培育的种子突然出芽,然后“嗖嗖”往上长,直至阳台逐渐染满了绿,这种喜悦和满足感,往往让年轻人大呼“种菜太好玩了!”如果方寸菜地顺利实现硕果累累,虽然个头可能不大、样子并不标准,饭桌上的菜能由阳台“直供”,大家更是能深切感受到种植的快乐。
管岩告诉记者,去年种了花生,结果大丰收,“每个朋友都分到了很多,剩下的做成花生酱,真的很美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