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探访南京唯一高标准生态农田试点村 肥水不外流,环保又增收
发布日期: 2022-04-15 07:40:56 来源: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

通讯员马盼盼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南京多丘陵,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深挖粮食生产潜力至关重要。最新数据显示,我市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210多万亩。

去年,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在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又提出每个设区市开展一个高标准生态农田试点工作要求。我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村作为全市唯一省试点村,扛起了为南京建设高标准生态农田探路的重任。

高标准生态农田,“生态”二字如何体现?它和高标准农田差别在哪?记者近日赴汤山采访。

养好地,“土办法”有好效果

眼下,正是春播春管的重要时节。10日上午,占地1500余亩的阜庄高标准生态农田示范区内,农机手正动作娴熟地驾驶着拖拉机翻耕作业,金黄的油菜花被机器尽数搅碎,“埋入”土中。放眼望去,耕地集中连片、规则整齐,蜿蜒的“水道”从田间穿梭而过。

“这些油菜地是轮作换茬的田块,地里种植的是观赏性油菜,只开花不结籽,我们将其全部翻耕到土里,成为绿肥。”现场工作人员李树芹说,这片土地实行轮作换茬,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后就种上油菜。油菜还田,小肥换大肥,既能减少化肥使用量,又可以培肥地力,达到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生态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高标准农田指的是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高标准生态农田作为其“升级版”,更注重“生态”二字,体现在施肥、放水、除草等方方面面。

以除虫除草为例,大多数高标准农田采用的仍是机器犁地、无人机喷洒药水等方法,阜庄高标准生态农田选择的则是“水淹”这一“土办法”。“别看办法‘土’,但很管用。”李树芹介绍,现在稻田中越冬的害虫虫卵和病菌菌核还在“睡觉”,生长的杂草还没有“生育”能力,他们只需点开手机打开放水阀,让稻田“上水”,便能淹死大多数虫卵和杂草。淹过水后,土壤中陈年杂草种子也会提前发芽生长,在插秧前再旋上一遍地,又可以减少一部分杂草。

管好水,让“肥水不流外人田”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农田退水携带大量氮磷营养物质,直接入河,既带来经济损失,又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设高标准生态农田关键在于管好水。“首先,我们要解决农田经营主体分散导致污染难监管的问题。”阜庄村村委会主任陈先先介绍,村里将散乱分布的低产稻田、菜地等从村民手中统一流转,通过土地平整以及沟渠、路、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路成网、田成方、沟相连、渠相通”。

在此基础上,该村实施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因地制宜利用低洼地或小河浜,在农田周边建设生态埂、生态沟、生态塘、生态廊道和生态斑块,并构建不同植被缓冲带、蜜源植物带、灌草菌立体生态网,为授粉昆虫提供蜜源,为作物害虫的天敌和其他有益昆虫及动物提供栖息地和庇护所,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生态沟外的护坡上密植着香椿和草坪,用来防止水土流失。农田里的水首先流入生态沟进行净化,随后排入生态塘再净化,原先浑浊的水逐渐变得清澈。田边还建设了泵房,利用水泵将尾水引入农田灌溉,循环利用养分,基本实现了污染物的近零排放。

种好粮,亩均收益翻两番

经过综合整治后的土地成了种粮人眼中的“香饽饽”。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红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1000余亩土地,请来省农科院、南农大、土壤所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把生态理念融入水稻种植中。

记者发现,和别处不一样,叶红兰承包的500亩稻田四周挖出了1米深的水沟。“这是生态养殖沟,里面养了鱼、虾,稻田则可以养鸭。”叶红兰说,水稻种植后,稻田可为鱼虾鸭提供活动场所和有机物料,鱼虾鸭以田间虫、菌核、嫩草为食,它们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的肥料。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在同一块地上获得种稻、养鱼的双重收益,还能进一步减少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施用量,实现增产增效、减投减排和区域水环境改善的“三赢”。

今年,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早早预订了近万斤水稻种子,包括南粳5055、宁香粳9号等。“我们购买的水稻种子都是优质食味品种,虽然售价较普通种子贵一些,但长出的水稻秧苗整齐划一、质量品质有保证。等到4月底到货后,就进行晒种、消毒、去杂、育种。”叶红兰信心满满地说,“去年合作社种出生态有机大米卖出了18.8元一斤的好价格,今年肯定也不会差!”

记者获悉,目前阜庄高标准生态农田生产出的无污染绿色生态大米平均售价达10—12元/斤,亩均产量650—700斤,亩均收益较以前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