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南京浦口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胡金鑫:双手如同机械臂,一天拧盖1600余次
发布日期: 2022-04-17 10:24:18 来源: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通讯员陆浩余夕梅

4月15日下午5点半,胡金鑫走出专用通道,离开位于浦口区疾控中心四楼的PCR实验室,结束21天的“战斗”,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1994年出生的胡金鑫是浦口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虽然只有28岁,但已是有着1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此前,他是桥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因为做事细致、技术过硬,被借调至区疾控中心,进入PCR实验室与病毒“赛跑”。

这家PCR实验室承担着浦口区8家隔离点的检测工作。“实验室分‘三区四室’,三区分别为配置试剂区、提取产物区、扩增产物区,四室是更衣室、休息室、信息处理室、污物处理室。”胡金鑫说,一区和三区要做一级防护,二区需要二级防护,不仅要“全副武装”,手套也要戴两层。

每天,当核酸样本送到实验室,胡金鑫和同事们便忙碌开来。一区负责配置试剂,然后将之放在通往二区的传递窗内。二区内,一人负责对样本进行开箱扫码、核对数量、排序,另一人则进行核酸提取、保存和加样,再将新试剂放入二区通往三区的传递窗内。三区则负责将该试剂放入仪器,进行扩增,等待结果。

看似简单的核酸检测操作,其实环节多且复杂,从录入系统、配制试剂、手工加样,再到核酸提取、基因扩增,整个过程需要4—6个小时,且每个程序都有与病毒“亲密接触”的可能。

“能进入PCR实验室工作的人,都要眼疾手快。”浦口区疾控中心主任庄树林告诉记者,以最简单的样本录入工作为例,每天面对海量样本,收样员要长时间盯着电脑,核对录入信息,手发酸、眼睛模糊是常态。一旦给样本上错“户口”,出来的结果就会“找不到家门”。

同事眼中认真刻苦、细心耐心的胡金鑫,是进入PCR实验室的不二人选。刚得知此事时,他便给父母打了电话,由于是第二次进入PCR实验室,父母的担忧少了很多。“活儿要好好干,不能偷懒。你是党员,也是年轻人,要冲在前面,但也要照顾好自己。”父母的叮嘱,胡金鑫默默记在心里。

采访前,胡金鑫用微信发来两段工作视频。记者看到,穿着二级防护服的胡金鑫,坐在一扇半掩的玻璃前,双手伸进其中,拧开样本瓶盖,用枪头取样。“面前为何会有一扇玻璃?”面对记者的疑惑,胡金鑫解释道,这是生物安全柜,样品在柜内完成加样,内部存在正负压,正压从上往下吹风,负压则从下往上抽取废气。加样是整个操作中最关键且充满危险性的一步,检测人员可能直面病毒,也面临着气溶胶传染的风险,因此这一层玻璃可以有效保护检测人员的安全。

参与样本核酸提取过程中风险最高、最累的环节,胡金鑫每天在生物安全柜前一坐就是5—6个小时,双手需要从不足20厘米的缝隙中伸进去,不断重复开盖、加样、旋盖、放回等动作,如同机械臂一样。

忙的时候,胡金鑫和两名同事每天要检测800多份样本,这意味着他要重复1600余次拧盖动作。“我们已经戴了双层手套,即便如此,发力的拇指和食指仍然可能会被蹭破,有时不得不裹上创可贴。”胡金鑫说,这个环节费眼、费手,不但要求“快准狠”,还要保持“零失误”。

PCR实验室内的每一个操作都马虎不得,必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厚重的防护装备加上高强度工作,每天,胡金鑫防护服里的T恤都会湿透,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能停下来松口气,“每一个做过核酸采样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结果,我们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虽然累,但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所有样本检测结果都是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