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梅钢公司“公铁水”三线齐发确保大宗原燃料进厂——
全链路保供 满负荷生产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 通讯员 汪掌初 张春庆
“呜!”随着一声低沉的鸣笛,满载铁矿石原料的“武祥36号”万吨级货轮,昨天下午稳稳停靠在长江三山矶梅钢公司原料码头。
3月份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宝钢股份梅钢公司大宗原燃料进厂等遭遇阶段性困难。钢铁是连续性生产行业,高炉缺少原燃料停产,将带来严重的安全生产压力。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梅钢公司公路、铁路、水路三线齐发,“全链路”保障大宗原燃料进厂,满足“满负荷”生产,一季度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水路“逆行”而上,大宗原料供应稳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初级原料。进口铁矿石,梅钢公司的海上中转地在嵊泗海域某海港。
本轮疫情中,负责梅钢矿石使用技术的首席工程师邱金龙,突然接到公司进口矿保供团队预警:矿石中转地海港开始全员核酸检测,进口矿的接卸、装船不能正常作业,从海港到梅钢码头的进口矿很可能断料。
情况万分紧急!邱金龙立即向制造管理部和公司领导报告。公司第一时间启动矿石保供应急预案——协商宝钢股份原料采购中心,紧急现货采购FMG的2万吨混合粉与3万吨西皮粉,用4万吨非洲毛塔粉替代巴西图巴朗粉等长协矿,并改由江阴港等疫情低风险区运抵梅钢码头,顶着大风逆行而上,缓解了高炉生产入口原料的燃眉之急。
疫情影响之下,内陆江港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升级,船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能停靠码头,这给同样从码头到达的待炼废钢卸货带来了影响——船运时间较长,工作生活在船上的船员,核酸检测报告大多难以满足要求。
怎么办?梅山街道疫情防控办伸出援手,安排专人到码头采集船员核酸检测样本,确保水运外来人员“非必要不上岸”,有效缓解了梅钢高产需要大量废钢的紧张局面。本轮疫情以来,南京市交通、卫生、海事、环保、公安等部门主动下沉、指导支撑梅钢码头疫情分级管控,为码头生产保驾护航。
铁路“顺市”而为,大宗燃料炉火旺
铁矿石到了,还需要大宗燃料,才能制成铁水、炼铁成钢。
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大宗燃料保供情况瞬息万变。梅钢公司在省市相关部门和宝钢股份的支持下,敏捷反应、以变应变,顺势而为、高效协同,确保路车、船舶与厂内生产运行顺畅。
为应对大宗燃料生产基地因疫情管控品种减少或停产等市场变化,制造部与炼铁厂无缝对接,1—2天更换大宗燃料配比方案,2—3天调整外购焦保供方案;为了保供大宗燃料与外购焦,除了加快火车车皮运输,还增加汽车运输与火车集装箱运输方式。
梅钢总经理助理兼制造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勇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支撑高产稳产,让梅钢高炉炉火燃得更旺!”
公路“攻关”克难,原料辅料一样不能少
“疫情防控期间的原燃料保供,是一项全流程、全方位工作。”
属地街道安排专人在高速路口轮班值守,协调车辆往来,确保物资运输顺畅。梅钢公司制造管理部部长助理耿灿举例说,有一天晚上9点,上海浦东与崇明的一家合金供应商表示,因运输途中疫情管控升级,有可能断供。梅钢保供团队,在上海、江苏和南京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安排专门人员到我市绕越高速西善桥出口接车,引领来自浦西的合金货车直达梅钢,确保了公路运输合金足量供应炼钢生产。
钢铁大生产的原料与辅料,一样也不能少!外购轻烧白云石与冶金块灰是炼钢生产重要副原料,而且是直供料,梅钢几乎没有库存。保供团队核心人员刘长青接到供应商紧急通知称,因外省市部分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从当地发货到梅钢的车辆驾驶员,回程后大都绿码变黄码,从而造成直供料汽运运力紧张。
刘长青连夜召集宝钢股份原料采购中心副原料室员工商定保供方案,并明确应急举措:轻烧白云石由就近的丹阳两家供应商供料;冶金块灰改由保利金等三家公司供料以分担压力;若轻白与冶金块灰同时因汽车运力不足引发保供风险,则立即启动船运保供。
“疫情严防严控期间,原辅料保供就像‘走钢丝’,但有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机制,我们心里是有底的。”宝钢股份总经理助理、梅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宝军表示,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季度梅钢主要制造运行指标表现突出,128项经济技术指标累计进步率67%、刷新率53%,在勇做标杆的征途上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