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地道谷里鱼圆和南京盐水鸭,住在用剪纸和皮影戏元素装饰的文化酒店,坐上秦淮游船听一曲南京白局,欣赏热闹的“荡湖船”表演和精美的秦淮灯彩……近年来,南京市致力于探索“非遗进景区”的模式,巧妙地将原本深藏在博物馆,或是隐于乡间的非遗项目,有机融合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各个环节中,让市民游客“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
【资料图】
非遗进景区后,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6月10日,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现场,首批江苏省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单位获授牌,南京两家入选,分别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和金陵水乡钱家渡景区。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非遗走出“深闺高阁”,融入现代生活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唰唰”几下,就剪出了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荷花图。日前,位于夫子庙景区核心地段的秦淮·非遗馆内,不少小朋友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剪纸。暑假将至,这里的非遗研学活动已经开始炙手可热起来。
记者在刚刚出炉的暑期非遗研学“课程表”上看到,馆内除了南京剪纸外,还开展了做纸鸢、编绳结、雨花茶炒制、制作秦淮花灯、面塑、布艺、皮影制作、旗袍盘扣、南京白局等众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拿着特制的“花灯材料包”,和大师级的秦淮花灯非遗传承人一起学扎花灯;在“昆曲小课堂”里和老艺术家学戏曲妆发、练身段走姿和表情神态;在秦淮小吃区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和大师傅学做汤圆、小吃。
“我们馆作为目前江苏最大的非遗综合体验中心,总面积约7400平方米,总展陈项目135项,其中列入人类非遗的42项,列入国家级、省市区级非遗的93项。”秦淮·非遗馆馆长薛银告诉记者,他们致力于让古老的非遗走出“深闺高阁”,融入现代生活。自去年6月开馆以来,目前,非遗馆已和国家级、省级、市区级300余位传承人开展合作,开辟了大师工作室,非遗体验、研学基地,接待市民游客近10万人次,开展非遗活动近500场,成为省内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体验新空间。
除了这个集中展示非遗的“大舞台”外,漫步夫子庙景区,古老的明清风格建筑群,千年的匠心技艺和谐共生,随处都可以感知非遗文化。景区内建设了王谢古居金陵古琴馆、金陵刺绣传承人工作室、雨花石鉴赏习俗馆、樱桃鸭制作技艺体验基地,以及市非遗文创中心展示馆、秦淮礼物(非遗文创)店,金陵历史文化展览馆、秦淮小吃博物馆等,在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对外交流展示、活化利用的窗口。
在秦淮图书馆和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中心,你可以参观小型非遗作品展;去夫子庙肯德基店、必胜客店用餐之余,你可以欣赏店堂内挂着的荷花灯、南京云锦装饰画;漫步景区内众多的老字号酒楼,200多种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风味小吃,以及小苏州、广式早茶店—点都德等多地特色非遗美食让你目不暇接;下榻夜泊秦淮君亭酒店·棋峰试馆,你可以用赠送的南京剪纸手工材料包过一把Diy瘾,在原首都大戏院改造的夜泊秦淮君亭酒店·大戏院则可以看到皮影戏;坐上景区人力黄包车,电瓶车和游船,遇到的导游很可能就师从南京白局国家级传承人徐春华,讲解时还会唱上几句南京白局;走进南京非遗文创展示中心、秦淮礼物店,这里利用南京云锦、金陵金箔、南京绒花等众多非遗元素,开发了近400款非遗文创用品,让你把“秦淮文化带回家”。
秦淮的非遗家底十分厚重,是全市重量级、高规格非遗的集中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非遗作为景区旅游内核作用,大力推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将众多非遗美食老字号、传承传习基地、文创基地、特色民宿巧妙融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 六要素之中,让市民和游客全方位感受到非遗与景区深度融合。”秦淮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陵水乡钱家渡:古老非遗为田园水乡增添“文气”
“湖熟文化美名扬,秦淮河畔好风光……”日前,在江宁区金陵水乡钱家渡非遗文化村,江宁区级非遗项目——湖熟荡湖船传承人俞大琴和姐妹们身着鲜艳的演出服饰,一边摇摆着旱船,一边用浓郁的乡音唱出小调,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湖熟荡湖船表演始于清代,2008年被列入该区首批非遗名录。钱家渡试点非遗进景区后,俞大琴和团队每逢传统节庆都会来到景区表演。“之前演出机会时多时少,现在荡湖船项目有了固定展演舞台,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了解并喜欢上了这一古老的民俗。”俞大琴说。
走进钱家渡景区游客中心大厅,“非遗工坊”格外醒目,这里集中展示了13项国家级、省市区级非遗项目,如南京金箔、方山裱画、江宁烙画等,每逢节假日,非遗传承人“大师”还会来到景区现场秀技艺。景区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签约的形式,推出本土非遗展示、体验项目,在节假日开展非遗项目活态展示。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还会举办“闹元宵提灯走村”、“中秋水乡祭月拜月”、“仲夏美食节”等非遗展演。
钱家渡所在的湖熟地区,孕育的湖熟文化,可谓南京文化的“根”。在著名作家、南京地方史专家薛冰的眼中,与河姆渡文化齐名的湖熟文化,让南京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湖熟是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曾有“小南京”的美称。在湖熟街道辖区内,拥有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30项,包括省级非遗南京板鸭和盐水鸭制作工艺,市级非遗龙都娃娃鼓、周岗红木雕刻等。近年来,钱家渡将“非遗元素”与“旅游项目”进行优化嫁接,从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全方位让游客体验钱家渡非遗文化村的底蕴与魅力。
漫步景区,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与古老非遗相映成趣。桥头非遗小食集市,供应新鲜出炉的谷里鱼圆、鸭油烧饼,游客可以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听大师傅讲解谷里鱼圆悠久的制作历史;孙家茶楼开辟了非遗茶文化空间,游客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场景中,在茶艺师的带领下学习茶艺表演,了解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在水乡非遗美食品鉴空间中,游客可以品尝好看又好吃的“全鸭宴”“全鱼宴”“全蟹宴”“菊花宴”等水乡故乡宴菜系,了解水乡的风土人情,饮食风味;晚上下榻水乡非遗主题艺术民宿,欣赏墙上挂着的南京云锦装饰,卧室内的手工印染摆设等,一览江南佳丽地的繁华。
“在建设钱家渡非遗文化村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挖掘湖熟地区特有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持续探索非遗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南京田园水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比如他们推出了“非遗+研学”,结合当地丰富的水系文化与农渔业资源,将手工面塑、秦淮灯彩、民间剪纸等非遗手工活动融入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中;探索“非遗+文创”,研发推出“粽情端午”、“纸影观花”等特色非遗伴手礼,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非遗文旅产品,进一步实现从“非遗展现”到“非遗经济”再到“非遗产业”的提升转变。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钱家渡还将通过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活动,如创新打造“互动式”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研学馆、非遗体验坊以及“沉浸式”水乡非遗剧本杀、非遗水乡婚礼等活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发展。
“非遗+旅游”,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除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金陵水乡钱家渡这两个“领头雁”,南京不少景区、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非遗进景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为景区“景”上添“花”,非遗项目也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宣传展示南京民俗、非遗的“双博馆”,江苏首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梨园雅韵”是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馆内组织了非遗美食、展演及研学活动,如端午节期间上演的“甘宅雅韵”夜游项目,打造水幕灯光秀、户外3D水幕裸眼沉浸体验、室内5D沉浸立体空间数字展示,串联昆曲、白局表演、文化雅集等,为游客带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奇幻之旅。
近日,南京还开通了6条“非遗旅游专线”,串联起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南京6个涉农区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如栖霞的金箔锻制技艺、高淳的羽毛扇制作技艺、溧水的玉带糕制作技艺、浦口的星甸清真(烤鸭、五香牛肉)制作技艺、六合的农民画等,从传统技艺到传统美术,从美食到工艺品,类型丰富多样,在走近非遗的同时还搭配乡村旅游点和农副产品基地游览,深受市民游客欢迎。
其实非遗进景区在江苏已经常态化。早在去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出台《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试行)》,并推出25个试点项目。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正式推出了首批江苏省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
据介绍,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是指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通过提升非遗项目融入性、增强非遗展示互动性、渲染非遗活动代入感,充分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吸引更多人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钱钢表示,“非遗+旅游”将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发展动力,有利于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人民群众在购买非遗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中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感悟非遗产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京民俗学专家季中扬认为,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既丰富景区内涵又解决传承人生存、发展难题,可谓一举两得。他同时提醒,非遗必须依存于具体的、活的生命体之中,非遗传承人本身就是非遗的“主体性场所”。在非遗进景区时,各地应尽可能挖掘本地非遗资源,重视非遗传承人的参与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