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终于开工了,回家的日子有盼头了。”6月30日,在秦淮区大阳沟一处围挡外,几位站着闲聊的老居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记者了解到,大阳沟57号2、3幢险房原址翻建工程正式开工。作为我市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大阳沟老旧住宅片区将通过综合更新,实现片区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升级,让居民告别几十年的“蜗居”。
大阳沟片区位于大光路以北,东大阳沟路两侧,这里除了老旧小区,还分布着不少低矮的瓦房与2层红砖老房。经过多年努力,道路西侧大阳沟30号地块,已从危房变身御道嘉庭,并于2021年起陆续交房入住。居民们从老破小住进了现代化的楼房,小区里环境优美,居民们生活惬意。不仅如此,小区旁还新落成了花园式的小学和幼儿园。小区对面,便是大阳沟57号2、3幢的工地,施工单位正进行地基施工。
在外过渡的居民江华告诉记者,这两幢楼中间隔了一道狭窄的缝隙,看起来更像一幢楼。楼房始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共27户居民,大的60多平方米,小的只有10来平方米。她家住在3楼顶层,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挤了几十年。“挤挤还能凑合,毕竟孩子大了搬出去了。可房子老到楼体开裂,下水道堵塞,老鼠成堆。”江华说,家里漏水没办法住,就搬到江宁儿子家。经相关部门鉴定,2幢、3幢鉴定为危房。
明商集团南京白房房屋报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孝梅介绍,大阳沟57号2、3幢面积普遍偏小,许多居民家没有厨房和卫生间,生活空间局促。为了消除住房危险,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秦淮区成立大阳沟片区城市更新(安全消险)项目领导小组,区领导挂帅,多方联合,兑现“绝不让群众在危房里奔小康”的承诺。 为了推动工作进行,片区指挥部攻坚克难,加班加点做了很多工作,全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推进居民签约期间,光群众座谈会就开了近30场,还对27户居民逐一上门进行政策宣讲。最终居民达成一致意见:优化户型,将非成套房建成全新的“成套房”,实现 “原楼安置”。
由于是原地安置,楼房高度不变,改善居住条件就需要在方案设计上下功夫。两幢楼合并成一幢楼,并通过个性化定制户型,一幢楼里可以出现10余种不同户型。居住面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这样建筑面积就比过去增大。江华是第一个签字搬家的居民,她表示有政府补贴,自己只要掏不多的钱,就能住进有厨房、洗澡间的新式住房,非常愿意。“只盼着早日完工,住进焕然一新的家。”对于新居,她充满期待。
大阳沟老旧住宅片区是综合更新工程,被列入我市城市更新首批11个试点项目。包含道路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整治;57号2、3幢原址翻建;二、三、四号地块拆除重建等。目前,道路、老旧小区已完成整治,大光路边还增加了一处街角游园。2个老房地块,因为生活环境差,将实施拆除改造。在57号工地旁,记者看到的是斑驳的墙壁、杂乱的阳台,还有一排比成人略高的瓦房。因为面积太小,居民上厕所需要去公厕,做饭就在门口,或者厨房、卧室全在一个房间里。“天黑了也没有路灯,生活非常不便。”一位居民说道。
潘孝梅表示,二、三、四号地块涉居民超过100户,针对更新改造,东大设计师参与调研和规划设计,围绕社区配套、内部户型,反复召开座谈会与居民沟通。按照安排,57号2、3幢险房翻建计划将于明年春节前完工,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居民们就能拿到房子钥匙,喜迁新居了。
地块二、三也在推进居民同意和项目前期工作,即使最终没有成功,也要通过整治消除片区内的安全隐患。更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片区物业化管理,通过“留改拆”,打通内部道路,解决停车问题,消除消防隐患,实现片区的整体品质升级,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增强居住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 图/文
![24小时热点](http://www.djxww.com/static/images/t019577f7bed1786a9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