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世界快报: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发布日期: 2022-07-21 08:32:07 来源: 南京日报

10家省级传承示范基地、30个大师示范工作室公布

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资料图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他们用自己的技艺、特长、钻研精神释放着强有力的示范效应。乡土人才职称评审、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这些头衔在给予乡土人才肯定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才破“土”而出。

制茶、泥塑、农业技术,都能评职称

制茶、雕刻、剪纸、泥塑……7月17日下午,11名能工巧匠参与了镇江市乡土人才中级职称专家面试评审。“你的新中式茶饮有什么卖点?”“你的陶艺作品参加过哪些活动?”专家评委问题频出。

“我喜欢中国传统茶文化,想把茶文化推广给更多的年轻人。”自由职业者柴艳参与了此次面试。她表示,申报乡土人才职称让她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更加明确。“乡土人才的职称评审,让大家感受到国家对乡土人才的重视。”评委之一、镇江铜版彩画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康顺伟说。

江苏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畅通乡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乡土人才职称评价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只要符合条件,没有任何学历、论文的乡土人才也可以申报,对活跃在民间的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生产能手来说,是一个机会。

句容茅山镇“90后”种植户任潘听说有乡土人才职称申报后非常兴奋,“我研究了一下,农业技术方面也可以申报职称,后面看看是不是符合申报条件,我也想争取一下。”任潘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在苏州工作,后来回家种了七年水果,如果有职称可以申报,也是对他们这些“新农人”的一种认可。

乡土人才有传承,发挥“传帮带”作用

提起天目湖的“伍员春白茶”,很多茶客津津乐道。这是溧阳市天目湖茶叶研究所所长、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缪惠民制作的茶叶。他在做好自有品牌的同时,组织推广了11项茶叶实用生产技术和服务,带动113家农户发展高效茶叶生产基地5100亩,累计帮助增收860万元。

除了自己制茶,缪惠民还向茶农传授茶叶生产技术、天目湖白茶加工技艺技能、茶叶审评以及茶叶经济管理等课程。目前,已经有350名相关专业学生参加了相关的技艺技能学习实践。缪惠民的示范和传承得到了认可,就在今年6月份,溧阳市天目湖茶叶研究所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传承项目是“天目湖白茶种植与制作”。

同样是制茶能手的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彭云,在仪征当地累计帮助的茶农达200多户,他参与指导的江苏省中职院校代表队去年获全国竞赛二等奖,三名技术人员在“全国茶叶加工工”竞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推动乡村振兴,培育乡土人才,增强乡土人才就业创业能力,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是乡土人才的传承平台,在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有10家单位获得“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称号,其中有4家来自南京都市圈,除溧阳市天目湖茶叶研究所外,另外3家分别为常州市剑波雅刻艺术品有限公司(雕刻技艺)、淮安金湖县良氏狐狸养殖专业合作社(狐狸养殖)、镇江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农业及粮食生产)。

示范效应明显,助力乡村振兴

在最新公布的30个2022年度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名单中,有11个大师示范工作室来自南京、扬州、淮安、镇江、常州等地。

今年入选的戴网成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传承项目为“生态种养”。戴网成是江苏首批乡土人才高级职称获得者之一,镇江市首个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30多年来,他一直在乡村从事畜牧兽医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2000年,在国外学习的戴网成接触到了“稻鸭共作”技术,回国后依托自身的畜禽养殖基地反复试验,为稻鸭共作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在戴网成和农业大户的共同推广下,镇江丹阳成为国家级稻鸭共作引智基地、国家稻鸭共作标准化示范基地,提供的鸭苗达几十万只,在全省推广上百万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示范作用,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记者了解到,镇江市人社局将会同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镇江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政策扶持体系。目前,镇江正加快建设乡土人才成果展示馆,搭建乡土人才交流展示平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