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抗旱“120”服务队随叫随到,奔走在田间地头
(资料图片)
送水!架潜水电泵,为稻田解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敬清
把大型潜水电泵抬下车,用铁丝捆扎结实挂在挖掘机“手臂”上……昨天中午12点,在六合区龙袍街道孙赵村村部扒拉了两口饭,六合区抗旱服务队队员杨同建就来到吴桥河畔,与村民们一起架机翻补水。
自7月以来,六合持续高温,降水严重偏少,全区中小型水库蓄水量较往年偏少。虽然紧邻新禹河支流吴桥河,但泵站抽上来的水依然不能满足孙赵村农田灌溉需求。8月14日晚,急得团团转的村委会副主任孙安明,赶紧向六合区防汛机动抢险队队长王陆生求助,希望支援一台电泵,“双管齐下”为稻田解渴。
旱情就是命令。昨天早上7点,王陆生就驱车赶到孙赵村,现场勘察机器架在哪个位置更合适、水带需要多少米。中午11点,一台25千瓦的大型潜水电泵、200米长的水带和电气控制柜等设备,就坐着卡车来到孙赵村。一同前往的,还有从业30年的技术员杨同建。
“田里已经干了,必须尽快把水送上去。”简单吃个盒饭,顾不得休息,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全副武装”的杨同建就赶到吴桥河畔,爬上卡车,与前来帮忙的村民合力把设备一一抬下车,“晒了一个多小时,这些铁家伙抓起来烫手。”
骄阳似火,不一会儿,汗水就顺着杨同建的脸颊不停往下淌,很快浸湿了上衣。杨同建用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汗,熟练地把电线接到电气控制柜上,再连接到泵站的电源上……一个小时下来,他全身上下已经湿透。
“再干下去肯定要中暑,大家到村部稍微休息一下。”在孙安明的坚持下,杨同建喝了点水,再次来到现场铺水带。水带接上电泵,一路蜿蜒200米,直至田头沟渠……下午4点,杨同建按下启动键,在电泵的轰鸣声中,扁平的水带变得浑圆,清泉涌入沟渠,流进稻田。“电泵每小时提水720立方米,算是解了燃眉之急。”看着干涸的稻田“咕咚咕咚”喝着水,孙安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记者看到,虽然戴着帽子,但杨同建的脸和脖子依然被晒得通红。来不及休息,他还要赶赴龙池街道头桥村,“村里刚刚发出求助,我得抓紧到现场看看情况,庄稼可不等人。”
自8月10日16时起,六合区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蓝色)。王陆生介绍,目前,六合区抗旱服务队共有10位队员,只要街道抗旱有需求,队员们随叫随到,架设备、送技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抗旱“120”。“旱情越重,我们越忙。但大家始终保持24小时‘在线’,‘渴’不容缓为农田实施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