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世界快看点丨我市千方百计保障农产品好收成 巧用“凉方”战高温,科技助力抗干旱
发布日期: 2022-08-19 08:47:20 来源: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资料图)

俗话说: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当前我市秋收作物基本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然而,近期全市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土壤失墒加速,水分蒸发加快,高温伏旱趋势明显,对农作物、水产等农产品均产生影响。我市各区农户、水产养殖户、相关部门等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多种举措,战高温、抗干旱,千方百计保障农产品好收成。

翻水解渴,农户积极展开自救

8月18日凌晨2点,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村生态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8台水泵机声隆隆,正不断地将生态塘内的水抽向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生态稻田,为水稻“解渴”。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俗称“跑马水”,把水从塘里抽上来后,灌入稻田,停留个把小时让水稻冲个“凉水澡”,然后流入下一块稻田,最后再回到生态塘内,一定程度上缓解稻田干旱情况,还能节约用水。

进入8月,水稻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持续的高温干旱对水稻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红兰首先想到自救。示范区内规划建设了一个生态塘,一方面用于养殖鱼虾,另一方面可作为应急水源,此时可用来给稻田“解渴”。为此,合作社购置了8台水泵,避开高温时段作业,每天凌晨2点开始抽水,持续到上午8点结束,同时安排8名工人凌晨5点至上午10点下田人工除草,保障水稻正常生长。“按目前形势来说,我们再坚持一个多月应该没有问题。”叶红兰说。

当日上午7点多,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村口,一片片水汪汪的稻田平整地排列在道路两旁,长势喜人的稻子让村民笑眯了眼。“看到没,我们田里不缺水!”种粮大户王顺告诉记者,每天上午,村里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都会和村干部们一起开闸引水,给稻田进行充分灌溉;到了晚上,他们又会将水全部放掉。如此规律的“晨灌夜排”自救,让水稻生机盎然。

连日来,我市各区农户积极展开自救,通过给农田补水“解渴”、加强田间管理、落实高温热害防范措施等,为水稻的健壮生长、夺取最后的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开出“凉方”,严防鱼蟹“中暑”

开水闸、查塘口……18日上午10点半,烈日炎炎,南京龙鲫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志伟仍在六合区龙池街道朱营村的龙池鲫鱼核心示范养殖基地忙碌着,看着汩汩清泉从滁河源源不断地涌入,塘口水温不断下降,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邢志伟介绍,鲫鱼的生活水环境不宜超过30℃,否则会引发食欲不振等问题。然而,近期高温导致塘口水温始终在34℃左右,为给鲫鱼降温,他和工人们每天都要连夜把塘口水抽掉一部分,再从滁河提水补水。“相比塘口水温,河水温度要低4℃左右,坚持每天换水,可以让它们免受高温蒸煮。”邢志伟表示,通过开闸补水,每个塘口水深都不低于2米,鱼儿们潜入水底,不受阳光直射,尽享清凉。

从六合向南100多公里,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强发旗正在高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养殖地的自家蟹塘里忙着为螃蟹开“凉方”降温。

眼下正是螃蟹关键的第五次蜕壳阶段。“人要防暑,螃蟹也是。”强发旗说,对于这个阶段的螃蟹来说,温度非常重要。当水温超过30℃时,螃蟹摄食量会下降;持续超过33℃时,螃蟹会不吃食,无法正常生长蜕壳,甚至会死亡。为了防止水温过高,他每天都带领工人给蟹塘补水,将每个塘口水位保持在1米以上,从而有效调节塘内水温。

水草也是螃蟹度过高温天的一个关键。近期强发旗组织工人补种了水花生、金鱼藻、龙叶黑藻等耐高温水草,不仅能为螃蟹遮阳,还可当做螃蟹的食物。“高温天还要留意蟹塘溶解氧的问题,目前塘内的各类增氧机每天开机20小时以上,防止螃蟹高温缺氧。”强发旗介绍。

科技助力,各部门全力战高温抗干旱

目前,浦口区汤泉农场3000亩水稻长势正盛,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连日的高温,使农场的灌溉频率相较往年增加了20%左右。在田埂边,农场工作人员掏出手机,点击“水泵控制”,只见水泵中的水快速涌动,奔向田间。

“现在是强根壮秆攻大穗的关键时期,如不及时灌溉,将会严重影响收成。”工作人员表示,依托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农场与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共同做到了“一部手机就是一座灌溉站”。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助力,使得农业生产增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各相关部门的科学统筹、指导服务,也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溧水区近期启动全区抗旱IV级应急响应,除了保供水不松懈,还加强了田间管理指导。8月14日,溧水区农业农村局组织48名农技人员,分8个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墒情、病虫情,判断旱情发展趋势,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落实防范措施,努力减少损失。截至目前,该区农业农村局累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抗旱、防病虫技术服务指导450余人次,力争将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高淳也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在做好抗旱补水的同时,该区明确要求“农业种养殖技术人员,下田下塘细致指导”,下发《关于抓好抗旱保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制定《农作物夏季高温应对措施技术意见》等技术指导意见,并深入开展“战高温、下塘口、入田头、强服务”活动。7月以来,高淳区“三农”系统先后召开各类抗旱培训、会议28次,走访培训各类经营主体(农户)6780户(次),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田间塘口开展指导服务690人次。

记者刘全民孙敬清杜莹鲁舒婷孔伟朱旖旎

通讯员傅廷凤邢逸群高金军马盼盼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