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绿色!清明刮起清新祭祀风_环球速看
发布日期: 2023-04-09 08:44:40 来源: 南京日报

办好“人生大事”的南京探索系列报道④

绿色!清明刮起清新祭祀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记者在我市各大墓园采访发现,焚烧纸钱等传统祭祀方式,正逐渐被鲜花祭祀、社区共祭、网络祭祀等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低碳环保的绿色祭祀之风,让传统的清明节逐渐回归“清净”与“文明”。

“鲜花换纸钱”,部分墓园鲜花祭扫超九成

清明期间,在普觉寺、功德园、隐龙山等墓园门口,都醒目竖立着提示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主动引导市民“鲜花换纸钱”。

雨花功德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拿纸钱来祭扫的市民,经过我们的劝导,大都愿意‘鲜花换纸钱’,更多的市民则是直接拿着鲜花来祭扫。”

“功德园像个公园,安葬了很多将军、烈士,要是烧起纸钱来,烟熏火燎的,也是对他们的大不敬。”市民秦女士说,父母生前都是大学老师,安葬在功德园。这个清明,她家一张纸钱都没用,而是带了鲜花,全家将墓碑擦干净,在周围摆满鲜花,“很美。”

记者注意到,今年清明祭扫期间,市民进入墓园,绝大部分都是手捧鲜花,除了传统的菊花,百合也不在少数。我市最大的经营性墓园普觉寺墓园做了一个统计,来该墓园祭扫的市民,超过九成会主动带着鲜花来。

在普觉寺墓园经理王莉莉看来,古人讲究“入土为安”,烧纸钱、放鞭炮,只会惊扰到先人的安息,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各墓园这几年推出的“鲜花换纸钱”活动,市民比较认可。

“像清明节当天,普觉寺墓园‘鲜花换纸钱’活动,只兑换了两三百束鲜花,比往年高峰兑出的上千束鲜花少了很多。很多前几年参与兑换活动的市民,今年主动拿鲜花过来,这也从侧面说明鲜花祭扫成为主流,文明祭扫意识大大提升了。”王莉莉表示。

跨越时空的对话,“春日心语”里忆亲人

“亲爱的春华,我们已经离别38年。在你病重的时候,对我说的那些话我一点也没忘记,在你临终前恳求我为你的老母亲养老送终,两个幼小的女儿要抚养长大,我当时就对你承诺,我一定会做到的。”清明节前夕,市民施兴凤以“春日心语”的形式,与逝去的亲人作了一番深情的“对话”。

38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带走了施兴凤相濡以沫的丈夫,施兴凤悲痛之余扛起了家庭重担,丈夫临终前的嘱托支撑她勇敢前行。时隔多年,施兴凤再次找到幸福,重新组合了家庭。新的一家人同样信守承诺,用爱抚养子女长大,照顾前婆婆的生活。

“春日心语”是在空旷场地设置简易“心语亭”,参与者以自述方式表达思念。今年清明,“春日心语”在我市频频温暖上演,市民和故人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将藏在岁月深处的那份想念说与亲人听。

“太爷爷,您在我出生不久就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那时的您经常记不住事,有时甚至连太奶奶都不认识,但每次见到我,您都会笑眯眯地看着我,让太奶奶拿好吃好玩的给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向您学习,乐于助人,乐善好施。”中电颐和家园小学学生杨雅涵深情地说。

铭记先人是最好的纪念,传承家风是最好的前行。

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追思平台“春日心语”让更多市民面对镜头,诉说自己对亲人的思念、遗憾、感恩或愧疚,引导市民从单纯的物质祭奠转为精神祭奠,更多地关注对生命的反思,对已逝亲友优秀品质的传承。

社区共祭增加,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

3月30日,在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新河市民绿地广场举行的“倡导移风易俗践行文明祭扫”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赵小刚在祈福卡上写下对亲人的思念。

家住新河社区的赵小刚告诉记者,他老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在南京打工好多年了。父亲过世早,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去年,母亲因病去世,他本想今年回老家扫墓,但工作太忙,这次社区共祭活动弥补了他的遗憾,“其实心意到了,在哪里都一样,我很想母亲,希望她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近几年,我市尝试开展各种新式纪念方式,比如音乐追思会、社区集体共祭、诗歌朗诵会、寄送天堂卡片等,让人们与逝去的亲人作平静的“对话”。据民政部门统计,今年我市已开展区级清明主题宣传活动11场,街道、社区共祭或宣传活动达253场。

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从2010年开始推行社区共祭活动,全市累计有数万居民参加,以这种文明祭扫方式,缅怀英烈、感悟生命。社区共祭不仅能有效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也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悼念亲人的新平台。

除了鲜花祭祀、社区共祭,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网络墓园”“云祭扫”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此前,雨花功德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云祭扫”,市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是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上网调阅“云”系统里储存的视频资料,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纪念馆。目前,该园网上纪念馆已有上千人,访问量最大的一个纪念馆达到200多万次。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墓园创建祭祀网站,人们可在网上拜祭,点歌、上香、献花、祭酒及发表祭文、上传相片。追思从“线下”到“线上”,氛围从“沉重”到“轻松”,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