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爱鸟周”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南京画卷”
发布日期: 2023-04-26 07:31:58 来源: 南京日报

南京鸟类“家谱”逐渐壮大,观鸟大赛的“小选手”越来越多,市民救助保护野生鸟类的意识与日俱增……4月24日,2023年南京市“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上,用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视频,描摹出我市鸟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成果。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了新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切实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爱鸟周”期间,多种趣味科普活动等你来互动

此次“爱鸟周”活动,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南京旅游集团主办,南京市林业站、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承办,江苏省动物学会协办。今年的主题是“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办方围绕主题,在4月1日至4月30日整整一个月内,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除了经典的观鸟大赛、微视频大赛外,今年还新开设了24小时燕子回来了慢直播,以及即将开展的公益赏鸟活动,还有候鸟精灵展,手偶剧演出,互动游戏,小程序答题、候鸟印章打卡等五大项十一小项的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公众寓教于乐,引导更多的市民关注身边的鸟类、积极理性地参与到爱鸟护鸟大军中,与鸟儿共享自然和谐之美。

爱鸟周期间,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心广场,相继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通过展览、游戏、知识问答、手偶剧、放归活动等为公众带来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鸟类科普。如“候鸟精灵”科普展、候鸟迁徙体验互动游戏、《猫头鹰学校的毕业典礼》手偶剧、候鸟知识问答、本土鸟类印章、救助动物放归活动、“公益赏鸟”活动、“生命乐章”鸟类主题直播等。

观鸟大赛每年都有新成果,“家谱”不断壮大

24小时内观测到155个鸟种!作为今年南京市爱鸟周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震旦杯”南京观鸟大赛公布了最近出炉的“战果”。

4月22日—4月23日,50名参赛者组成11支参赛队伍,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山植物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紫金山、鱼嘴公园、绿水湾、六合龙袍等地分头观测。参赛者们大多为资深鸟友,最高观鸟“鸟龄”长达15年,人均观测过200多个鸟种。其中还有两支少儿队格外显眼,分别是全员小学生的“灵鸟”队,由4名小学生1名初中生组成的“金陵稚翼”队。主办方表示,今年参赛者明显呈年轻化、低龄化特色。这也说明了,通过每年爱鸟周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推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自然和生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今年已经是南京观鸟大赛举办的第七个年头。每年的观鸟大赛,都有数十名顶尖观鸟大咖齐聚一堂,新绘南京的鸟类“家谱”。该比赛不仅促进了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还从侧面反映出我市生态环境的提升。

如2017年,首届南京城市观鸟赛共迎来了全国各地的50位专业鸟友,在20小时内的赛程内共计记录鸟种126种。2019年,观鸟赛共观测到143种鸟类,包含141种野生鸟类,其中有斑头雁、黄臀鹎2种本地不分布的鸟类。2020年,尽管天气不好,但观鸟赛仍旧观测到140种鸟类,其中,鹊鹞、半蹼鹬被首次记录。2021年,观鸟赛总共观测到包括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等149种鸟类。2022年,共观测到160个鸟种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包括难得一见的“黄头鹡鸰”。“上一次有人在南京看到这种鸟还是2006年。我们是在绿水湾和六合龙袍公园的滩涂上发现它的。”去年的参赛选手王帮凤告诉记者。

南京地区目前已有鸟类243种

不少珍稀鸟类重现江滩

落日余晖,彩霞满天,石臼湖畔迎来了越冬的丹顶鹤。它们或悠闲踱步,或引吭高歌。为著名的“石臼渔歌”景致又添了新的生机。开幕式当天,众多观众被现场播放的“震旦杯”微视频大赛特等奖作品之一《石臼湖丹顶鹤》深深吸引了。

“我拍鸟也有三四年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南京的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好。比如东方白鹳这种十分珍稀的鸟类,我们之前都没有见过,现在也能拍到了。”视频拍摄者金洪源深有感触。

燕子在屋檐下筑巢、斑鸠在窗台上做窝……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小区、高楼竟然也成了鸟儿安居乐业的“家园”。他们选择不惊扰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有的还用照片、视频记录下着雏鸟破壳的全过程,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经常有市民晒个朋友圈、发个抖音,说自家阳台、窗台来了什么鸟,还筑了巢。公众对鸟类的保护关爱意识在不断上升。”江苏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教授李忠秋告诉记者,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说,麻雀、斑鸠、乌鸫、家燕等这些市民身边常见的鸟儿都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今年“爱鸟周”上,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鸟类特别是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均明显增加。经普查统计,南京地区目前有鸟类243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126种,占南京市鸟类总数的51.85%。此外湿地监测数据显示,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现有鸟类已达194种,比2016年增加了一倍多,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鸟类分布的热点区域。还有龙袍长江湿地公园内,多年未见的东方白鹳、白头鹤、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重现龙袍江滩,“鸟中熊猫”震旦鸦雀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另据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监测到的鸟类有69种,分别为日本松雀鹰、鸳鸯、白鹇、灰胸竹鸡、红嘴蓝鹊、北红尾鸲、斑鸫和山斑鸠、灰树鹊、黑脸噪鹛等。其中白鹇是2019年在溧水无想山首次发现,这是目前国内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鹇的最北端记录。

助黑鸢重返蓝天

今年已救护50多只野生鸟类

“嗖”地一声腾空而起。4月24日,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内一片开阔的林地,又一只背上GPS“小书包”的黑鸢被放归野外。这已经是救护中心放归的第五只黑鸢了。

“南京的黑鸢非常多,比很多城市高出了一个‘量级’。追踪背后的缘故,也许可以帮助进行数量恢复和种群改善。”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技术主管陈月龙说。

随着市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今年以来,位于红山森林动物园内的江苏省暨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已接收救护野生动物76只,鸟类约占70%,包括斑头鸺鹠、红隼、松雀鹰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只。2022年,全市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118只,涉及130个物种,其中鸟类85种736只。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非常重视鸟类等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持续实施栖息地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监测、水鸟监测、收容救护、执法行动等举措。通过营造健康森林、开展湿地修复等举措,实施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养还滩、退圩还江、植被恢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与生态化处理等湿地修复措施,恢复沿水生态缓冲带,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更加适宜生活的栖息地,鸟类特别是湿地鸟类种类与数量均明显增加。

此外,不断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依托南京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全面协调处理全市野生动物救助与救治工作,不断优化整合救护资源,提高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效率和综合能力。严厉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建立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联合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协同推进打击线上线下非法贸易工作。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开展了“网盾行动”“清风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形成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保护了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

南京处于候鸟迁徙的东路线上,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战略地点,来自欧亚大陆的候鸟经过南京的有100多种。紫金山、玄武湖、江心洲及八卦洲、绿水湾、石臼湖、金牛湖等地都是南京候鸟的主要分布地。在2023年南京市“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局长周雯呼吁,“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需要我们从自身小事做起,人人尽责,久久为功。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加入到爱鸟护鸟行动中来,为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共同努力,为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南京画卷’贡献力量。”

对动物的尊重与爱

造就全国“出圈”流量密码

近年来,依托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设立的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实践基地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的大力支持下,形式多样地宣传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动物的尊重与爱,使得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多次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在全国甚至海外知名的“网红动物园”,收获了无数网友的好评和线下“奔赴”。

为了让野生动物更好地在城市里安家,与市民和谐共存,小红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教育项目于2020年展开。该项目持续3年,对小红山区域开展深入的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并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讲座和直播、本土物种保护夏令营、野生动物研学营、夜探活动等。2022年度开展鸟类调查10次,新增黄喉鹀、极北柳莺、红角鸮、北鹰鸮、仙八色鸫、白喉矶鸫、红尾歌鸲、栗背短脚鹎等17种园区鸟种新纪录,园区鸟种由2021年的84种增加至101种。

这些记录,帮助人们了解到鸟儿等野生动物在城市里的活动规律,制定局部生态环境保护可行性建议与修复计划,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的健全。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