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助力粮食增收,南农大智慧麦作技术“显身手”
发布日期: 2023-06-08 06:50:24 来源: 南京日报


(相关资料图)

风吹麦浪、遍野金黄。6月5日,在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麦地里,智能测产收获机正在加速作业,一边收割一边测产,田埂大屏实时生成该田块的小麦产量空间分布图,为下一季的种植提供了一张“数字明白图”。一旁的“麦情巡检机器人”正来回移动,别看身躯不大,却搭载了多光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像位勤勉又专业的田间哨兵,不仅能24小时智能巡检,还能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

这幅生动的现代农业场景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曹卫星教授团队的智慧麦作技术应用现场。

“麦情巡检机器人非常适合小区块的田埂试验,传感器的监测半径是0.6—1.2米,正好在小麦冠层上画一圈,高效收集从群体到单个叶片的作物表型数据。”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张小虎副教授介绍。

产量的空间分布图是一个什么概念?团队副教授曹强介绍:“有了这张图我们才能精确把握某一田块上哪里产量高、哪里产量低,只有掌握了这个空间上的差异数据,才能做好后续的差异化原因分析、农艺管理处方生成,最终实现小麦田间精确管理。”

“比如,某块地过去10年平均产量是300公斤,非要按照500公斤的目标去管理,会耗费大量成本。”曹强告诉记者,这次展示的智能测产收获机可以让田间管理者高效获取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如果这样的数据可以积累较长时间,比如3年、5年甚至10年,这个时间跨度同时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掌握了这些就能精确预测不同环境、不同位置田块,产量能达到的水平,这样,后期的栽培管理方案就有依据。

作为精确管理之“源”的数据主要来自哪里呢?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田永超教授介绍,数据来自智慧麦作技术中的两大核心技术,数字麦田技术和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其中,数字麦田的目标就是“一地一码”,好比为每个田块都建立起精确的数字档案,扫个码就能知道这是谁的田、有多大面积、种的什么品种、长势如何、历史产量如何,以及与这块田相关的土壤、气候等环境信息,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目前已为全省25个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立了田间“数字档案”。

“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则利用空、天、地的立体化监测平台,面向田块、园区、区域等多尺度,依托监测仪、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及应用系统等,实现小麦长势与生产力的精确预测评估。”田永超介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团队通过农机农艺信息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还开发了种肥水药智能决策技术、耕种管收精确作业系统、智慧麦作管理平台等核心技术与智能装备,并应用于小麦生产管理全过程,建立起以“实时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作业、智慧服务”为技术内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小麦生产作业从粗犷到精确、从有人到少人方式的转变。

据悉,智慧麦作技术在南京溧水白马、六合等地的南京农业大学无人农场项目也有所应用。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