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12项江苏省国家级非遗推出口述档案
发布日期: 2023-08-17 07:40:40 来源: 金陵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地区的人民通过不断进取、不断创造,留下了令人惊叹的非凡遗产。日前,《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第一卷、第二卷)发布座谈会在江苏省文化馆举行。

为12项江苏省国家级非遗留档

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第一卷、第二卷),汇集了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师级传承人和各领域重要专家学者,首次从传承人口述的角度,系统地对江苏省国家级非遗的历史发展与艺术传承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生动呈现了一部江苏非遗的“活的历史”,具有传承文脉和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丛书两卷,共收十二册,合230余万字,图片近1000幅,分别以12项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为主题。其中,第一卷以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类项目传承人为主,包括昆曲、京剧(荀派)、苏州评弹、常州吟诵、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和淮剧;第二卷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为主,包括无锡惠山泥人、常州留青竹刻、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扬州漆器髹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技艺和扬州玉雕。而昆曲、京剧和古琴,更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这些深深扎根于地方土壤,在历史风云和社会变革中传承至今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也奠定了这套丛书独一无二的出版价值。

挖掘口述史中的个性与集体性

在非遗保护工作中,保护和发掘重要传承人的记忆,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以“非遗”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大多是依靠“口传身授”延续至今。非遗传承人则是“国之瑰宝”,通过传承人群体的口述记录,探究这一艺术的源流价值,成为留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保护地方文化生态的重要手段。据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彦国介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2015年开始,持续开展并精心实施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至2020年12月,江苏相继完成了2015年、2016年、2017年三批共3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

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史不同于一般的个人口述史,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具有鲜明的集体性。正是在此过程中,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知识体系、技艺传承等多样性内容,都得以相对完整地呈现出来。翻开一本书,便是进入一段历史,了解一段人生,认识一门艺术,传承一种精神。《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将“非遗”与“口述史”紧密结合,既有着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非遗研究价值,也让传统的非遗文化、丰厚的非遗人生、精湛的非遗技艺,通过质朴的“口述”,真实地、平易地走入大众。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