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三成多青少年对日常运动重视不够 青少年运动健康观念有待提升
发布日期: 2021-07-22 13:34:35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然而,研究发现,几乎每天运动一次的青少年合计只有23.58%(每周运动5~6次15.64%,7次及以上7.94%)。可见,只有两成多青少年能达到每天运动的标准。数据显示,四成多(41.44%)青少年每周运动1~2次,三成多(30.25%)每周运动3~4次,还有近5%的青少年每天运动0次。而且,每周运动3次以上的学生,基本呈现随学段升高比例逐渐下降的特点。例如,每周运动3~4次的学生,初中生比例最高,大学生比例最低。这说明,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运动频率在逐渐降低。

对学生每天的运动时间进行考察发现,无论是平时的上学日还是周末的休息日或寒暑假,多数青少年运动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运动时间在0.5小时以内和0.5小时至1小时的比例,平日合计72.07%,休息日合计58.00%、寒暑假合计52.87%。可见,能达到每天运动超过1小时的比例并不高。值得关注的是,有一成左右的青少年在平时(9.02%)、休息日(13.56%)、寒暑假(11.04%)没运动。可见,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还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而且,无论是上学日还是休息日、寒暑假,青少年不运动的比例随着学段升高而逐渐升高。大学生平日不运动的比例分别比初中生、高中生高5.31个、4.43个百分点;休息日、寒暑假也呈现出大学生高于高中生、初中生的特点。而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的比例,基本呈现出初中生高于高中生、高中生高于大学生的特征。这说明,随着学段升高,青少年不运动的比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多的比例逐渐下降。

了解青少年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嫌运动太麻烦,占比54.61%;其次是没有喜欢的项目,占比近四成(39.47%)。另外,不懂运动方法(26.97%)、耽误学习时间(26.32%)、课间时间太短(21.71%)、没有合适的场所(21.05%)等原因也均在两成之上,还有13.82%因为没有运动设施,13.16%因为大家都不运动,9.87%因为身体好不用运动,7.89%因为考试不算成绩。

对策

建议加强多学科合作,研发适合不同青少年群体的专属运动项目或课程,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化服务。相关主责部门可联合专业运动机构、运动企业等,邀请运动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为促进青少年运动出谋划策,结合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心理接纳特点等,为青少年设计专属的运动项目或课程,使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既简单易行又充满乐趣,使他们逐渐爱上运动,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超过六成青少年认为最缺乏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缺乏运动器材或设施,近六成认为缺乏运动费用,超过半数缺乏运动伙伴、运动时间——

青少年的运动支持有待加强

青少年的运动行为和习惯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如方便使用的运动器材或设施、有经验的运动指导教师、共同运动的朋友、免费或低价的运动场所等。对青少年的运动条件进行考察发现,青少年感觉最缺乏的是运动指导教师或教练(64.52%),其次是缺乏运动器材或设施(61.03%),二者均在六成以上。缺乏运动费用的比例也近六成(57.53%),缺乏一起运动的朋友(50.92%)、缺乏运动时间(50.23%)的比例均超过半数。由此可见,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各项条件均较缺乏,这也从侧面说明青少年对运动支持的强烈渴望。学校里的一些体育设施和场馆经常只在体育课或学生在校时间对学生开放,各类体育器材体育课之后便束之高阁,课后、周末、寒暑假时间,青少年常常无处可去,更没有体育器材可用。一些收费高的成年健身馆也并不适合青少年使用。而且,缺乏专业运动教师指导易使青少年在运动中受伤,这也是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

对策

建议共建共享运动资源,构建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运动环境和服务。各地主管部门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要统一协调、资源共享,构建一个能给青少年更多运动支持的公共服务体系。主管部门还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来丰富学校的体育运动。例如,聘请退役运动员等专业人士为青少年开设公益运动课程和运动指导志愿服务、设立“体育扶贫”专项基金、捐赠体育设施或体育器材、体育指导手册等。

作者: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