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观点:江苏南京:用好农业“三字精”,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发布日期: 2022-06-13 08:49:07 来源: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丽华

一台台插秧机装着嫩绿色的秧苗来回穿梭,所过之处一排排秧苗被插进泥土里,上千亩的秧苗随风轻摇——这是近日南京溧水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插秧场景。眼下,我市正处于夏种农忙时节,农民们刚刚完成小麦收获,就一键切换为忙插秧模式,开启秋粮生产大幕。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我市水稻插秧任务已过半。今年插秧季,我市推广精细技术、提供精心服务、实现精准作业,用好农业“三字精”,为秋粮增产丰收打好基础。

推广精细技术,秋播生产高质高效

在浦口区永宁街道种田大户邵名文的生产基地里,一片绿油油的小秧苗在水泥地上茂盛生长,记者蹲下来发现秧苗下面集中排列着秧盘,一根根带有喷灌头的水管横贯一整片秧盘。当气温升高、水分减少,轻轻把开关一开,水就自动喷洒到秧苗上,保持生长所需水分,实现精细管理。

“以前是在水田里踩着泥人工育秧,现在大家穿着皮鞋也能育秧了!”邵名文说,传统的育秧模式一亩地的秧苗只能供应30亩大田,现在机播流水线设备和硬地化育秧技术让一亩地秧苗能供应150亩大田,人力减少,效率却提高了。

相关资料图

新技术带来农业生产更多新变化。6月6日在浦口区桥林街道兰花塘水稻种植片区举行的浦口区水稻机插秧暨绿色丰产高效集成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我们除了展示成熟的机械化插秧,还示范推广新的绿色丰产高效技术,比如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水稻机插等技术可有效控草,水稻测深施肥和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可减少肥料施用量和次数,水稻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可实现减药增效。”浦口区委农办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兆志说。

这些绿色丰产高效集成技术的应用可达到减肥减药、提高肥料利用率、节水灌溉、节省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水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在全市逐步推广。

提供精心服务,专业团队让农民种田省心

新的服务模式也在改变农业生产画面。

六合区立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作为一家国家级示范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不仅自己种植了3000多亩粮食,还要给其他农户帮忙,提供社会化服务。当下,收割小麦的任务正在扫尾,他给农户代育的秧苗也已经陆陆续续插进秧田里。相对于农户自己育秧、插秧,社会化服务团队集中代育秧出苗率高,而且机播流水线作业不仅落谷均匀、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提高出苗质量,秧苗更整齐壮实、秧龄更好控制,还节约了人力、机械购买成本。

实际上,张立友的服务贯穿粮食生产的全过程。“我们已经引进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农机具80多台套,覆盖耕作、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这6大环节,能为200多家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实现农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精心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张立友说。

六合区是我市最大的“粮仓”。记者从六合区农业农村部门获悉,一方面为保障夏粮丰收归仓,全区990台收割机全面投入到小麦机收作业中,引导农机手与种植户签订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另一方面为保障秋粮稳产提质,大力推行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建成5亩以上机插育秧中心以及集中育秧点182个、秧田面积4550亩,助力保障全年粮食安全。

实现精准作业,智能化场景助推农业现代化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桥林街道兰花塘的高标准农田里,一排排新插的秧苗整整齐齐地布满水田。对兰花塘的村民来说,得益于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统,今年插秧和往年不同,插秧前的泡田,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打开泵站和阀门,水从泵站流出,穿过四通八达的管网,汩汩灌溉550亩的大田。

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手机即可控制泵站和18个阀门,省心省力。与常规的水渠灌溉相比,管道灌溉更加精准高效,节约了水电和人工,而且能不受丘陵地形限制,提高灌水控制精度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叶兆志表示,未来浦口区将通过引进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对该片区进行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加持,打造S3号线至浦乌路之间的2000多亩无人农场、数字大田、优质稻米试验基地及糯玉米品种试验区。还将作为南京国家农创园试验孵化基地,保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落地应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将兰花塘高标准农田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示范观摩基地。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越来越多的田块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标准。同时还在推进“无人化”农场建设,首批5家均已进入项目建设阶段。未来,智慧化生产、管理场景将越来越多出现在南京大地,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