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项目将进医保
险企有望跟进,提供风险保障
【资料图】
日前,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这也是国家卫健委首次明确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辅助生殖技术主要指借助医疗辅助手段,帮助不孕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是目前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方法,其中应用最广的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
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协会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在逐年攀升。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来的12%—15%左右,不孕不育者约有5000万人。
目前,基于辅助生殖医疗费用开支较高,自费压力较大。根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颁布的《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测算,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治疗周期成功活产,单次取卵周期价格约3.3万元—4.2万元,35岁以上的女性则需要更长周期。这也意味着,育龄女性成功活产一次至少需要花费10万元。
“如果能将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相信能有效缓解相关备孕夫妻的经济压力,也利于促进提高人口出生率。”不少保险人士表达了上述相同的观点。
此前,已有多地在积极为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而做准备。今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卫健委、人社局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并将其中16个项目纳入甲类医保(仅限门诊);5月,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支持“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扩大生育保险支付范围……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妍教授表示,针对医保承担后患者的自费部分,保险企业可以开发相关产品,提供经济补偿。此外,还可以提供辅助生殖技术研发相关风险保障,提高不孕不育预防与治疗水平。
众多险企也表达了助力辅助生殖领域的强烈意愿。其中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将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创新产品与服务,针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具体需求、治疗特性等,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丽珍
![24小时热点](http://www.djxww.com/static/images/t019577f7bed1786a9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