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指导精细管理,下沉服务应收尽收
夏粮丰收背后的“硬支撑”
(资料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
自家1000亩小麦还在田时,六合区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就收到了粮食经纪人开出的1.51元/斤的高价。夏收结束后,他盘算了一下,今年亩均产量达800多斤,增收近30万元。“只后悔没有多种点!”张立友笑着说。
张立友的“遗憾”,也是我市不少种植大户的心声。眼下,经过十多天不间断机械化作业后,我市夏粮收割基本结束,从南到北的村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除了夏粮成长过程中天气“给力”,丰收背后还有哪些“硬支撑”?连日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各涉农区探访。
管得好——施肥有“教材”,“云端”送指导
这个夏收季,溧水区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出现了“千斤田”,负责人陈小建自豪地介绍:“精细管理出效益。”
“小麦也像人一样,想要长得好,不能生病,营养也要搭配得当。”陈小建说,以小麦拔节孕穗肥为例,他们使用的是氮磷钾复合肥,其中钾的占比最高,每亩要12公斤,不能多也不能少。
此前,小麦施肥可没这么精准。“以前凭经验,现在看‘教材’。”陈小建所说的教材,是去年秋播时溧水区农业农村局发放的小麦施肥建议卡,施肥建议分目标单产400公斤、350公斤和300公斤三个档次,各档次的配方肥用量不同。根据施肥建议卡进行施肥,可实现减肥增效,每亩小麦可节省约30元的肥料成本,产量也有提高。
此外,在精确定量栽培、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溧水区农业部门全过程跟踪指导。“小麦扬花初期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期”,溧水区农业农村局作物栽培指导站站长查贵生说,往年,很多农户为了节省成本,抱着侥幸心理,往往防治不到位。今年,他们通过QQ、微信群,“云端”开展指导、宣传,让种植户意识到防治的必要性。“今年,溧水实现全区小麦赤霉病防治全覆盖,为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查贵生介绍,今年溧水夏粮不仅实现种植面积、亩产、总产量“三增”,而且呕吐霉素达标、千粒重高、容重高等指标均创新高,品质也是近年来最好水平。
收得快——下沉服务,不误农时抓抢收
“老朱,地里的麦子熟透了,怎么还不抓紧收?”5月30日,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业装备科科长胡宏在雄州街道钱仓村田间地头“转悠”时,看到春华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春华的800亩小麦已经成熟,田里却没个人影,立即拨通了对方电话。
“不是不愿收,熟悉的机手都在忙自家田,我还没找到收割机。”电话那头,朱春华颇为无奈,将要到来的端午假期有雨的消息,更让他坐卧不安,“小麦泡久了会发芽,大半年的辛苦就要泡汤。”
“你别急,等我电话。”刚挂掉电话,胡宏找到了六合区文龙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朱恒生的联系方式,恰巧朱恒生刚割完自家小麦。在胡宏的协调下,他领着3名社员开着收割机径直赶往春华家庭农场。3天后,800亩小麦收割完毕,朱春华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今年夏收,我们组织种植业科、农业装备科、推广站、植保站等部门,组成农业生产工作服务指导组,分片包干,主动下沉街镇服务。”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指导组放弃节假日,直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遇到成熟但没有收割的小麦时,主动对接联系,询问原因、寻求对策,做到成熟一片、抢收一片,不误农时。
损失少——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6月9日下午,天气晴好,在位于浦口区永宁街道友联村的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麦浪翻滚,满目金黄,4台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轰隆作响,滚滚向前。收割机所到之处,合作社社长许乃兵也会跟着走一遍,“现在收割机器先进了,把麦穗‘吃’得干干净净。”
其实,这里的800亩小麦前几天就已成熟,为何迟迟没有“开镰”?“减少机损率也有‘别别窍’,一靠机器,二看天气。”许乃兵介绍,目前,小麦收割采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损失率非常低,因此收割时的天气显得尤为重要,“碰到阴雨天气,小麦秸秆会出现潮湿、疲软,秸秆裹粒增加,机损率较大。天气干燥晴好时,小麦水分被充分蒸发,机器就能彻底粉碎秸秆,小麦籽粒破损率也会大大降低。”
因此,从5月底开始,他每天都会查看天气预报,掰着指头算算哪天收割才能实现颗粒归仓。“经受6月5日的一场大雨、连续3天的暴晒后,小麦收割这两天正处于‘黄金期’。”正如许乃兵所料,刚收割上来的小麦含水量低于13%,不需烘干就能直接达到入库安全储藏标准。“今年小麦损失率低,每亩增产可达150斤。”许乃兵开心地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浦口鼓励每个街道至少设立一个机收损失率监测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小麦亩均产量。如果数据有异常波动,农业部门将及时干预,最大限度降低粮食生产损失。
记者孙敬清胡英华鲁舒婷
通讯员瞿子岑高金军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