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22日下午,“阳光守护”慈善信托成立暨身心障碍保险金信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会上宣布,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首单服务心智障碍人群的慈善信托正式落地。这也标志着我省通过信托这一工具解决包括孤独症谱系、智力残疾等特殊需要群体的托养问题拉开序幕。
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显示,我国自闭症发病率约达0.7%,约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保守估计实际症状人数在1000万-1500万人之间。
如此庞大的群体除了要面临康复费用巨大、工作生活障碍、社会偏见歧视等问题外,还被一个终极问题所困扰:家长去世后,谁来照顾孩子?因放心不下孩子托付问题而选择走极端的悲剧新闻不在少数,这一社会问题如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不光是家庭本身面临沉重的负担,国家和政府也背负极大压力。
此次首单慈善信托的捐赠人刘进才先生是一位残疾孩子的家属,在深入了解了慈善信托的功能及运行机制后,选择捐赠到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由光大信托受托成立阳光守护慈善信托,用以帮助特殊孩子。
当天,与会人员还对身心障碍保险金信托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据了解,用信托来解决心智人群托养问题并非江苏省残基会首创,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有通过信托服务类似人群的成熟体系,而中国尚在摸索阶段,并无对这类信托的统称,中国信托业协会在2022年出版的《2021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中,首次将特殊需要服务信托单独列为一个专题研究课题。该报告中将该业务定义为:“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信任,将资金或财产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包含心智障碍者、失能失智老人以及其他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特殊需要人群管理及运用财产,满足其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信托文件规定的用途。”不难看出,该报告中所定义的特殊需要信托其实回归了信托的本质,真正将其用于“托付”而非“理财”。
本次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专项基金牵头成立的阳光守护计划整合了法律、金融、康复机构、养老等多重资源,力求建立该类人群托付与保障的闭环体系。该计划中不仅包含慈善信托,也包含服务性信托,家长在设立信托的同时需要辅以遗嘱、意定监护协议、监察协议等众多法律文件以建立良好的财产交付及使用监督体系,确保家长去世后孩子的人身监护与财产监管有效分离,避免近亲属“既管人又管钱”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及法律问题。目前,南京市已经有6位家长加入阳光守护计划,为孩子设立保障。
据悉,未来该项目将进一步引入社会企业资源,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到身心障碍人士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家长监督组织,探索养老模式以及托养机构评级制度,惠及更多残障孩子及家长。
通讯员 张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