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鼓楼医院志愿服务覆盖院内外,关爱每名患者 延续25年的爱心传承
发布日期: 2022-05-22 08:23:55 来源: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

从挂号咨询到临终关怀;从弹奏钢琴曲舒缓紧张情绪,到陪伴脊柱侧弯的小患者做手工;从帮患有认知障碍老人提高社交能力,到远赴非洲开展宫颈癌筛查治疗服务……

自第一支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志愿服务在鼓楼医院已走过25年,服务内容遍布门急诊和住院大楼各个角落,不仅为每名患者提供帮助,甚至延伸到海外。

在前不久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南京鼓楼医院志愿服务队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从心出发,仅去年一年志愿服务时间超15700小时

5月18日下午,鼓楼医院钢琴厅内,不少人因为一曲流行歌曲“串烧”而停下脚步,或驻足倾听,或拿出手机拍摄视频。

弹奏钢琴的小伙叫童垣皓,来自台湾,是南京大学研究生,2016年加入鼓楼医院“音乐演奏志愿服务项目”后,一有空就过来弹琴。为舒缓病患及家属情绪,他会挑选一些活泼的音乐,包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有时也会弹奏原创曲目。

回忆6年的志愿者时光,童垣皓很高兴自己的音乐给病人和医生带去了一丝抚慰。

如果说,钢琴演奏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那“宁馨相伴,医路有你”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项目就像春雨润无声,一点一滴给病患送上人生旅途最后的温暖。

“尽管我们忌讳死亡,但现实却是生命的列车都会到站。”志愿者徐洁感慨道。一些癌症患者在人生最后时刻饱受病痛折磨,有时还因抱有“不给子女添麻烦”的想法,把未完成的心愿也憋在心里,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为给这部分患者最后的温暖,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2017年,鼓楼医院开始尝试“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给予心灵慰藉。

对志愿者宋珊珊来说,每年寒暑假都是她最忙的时候。她是鼓楼医院“助力成长,携爱同行”脊柱侧弯患儿陪伴项目志愿者。脊柱侧弯病患以未成年人为主,术后需要住院康复一段时间。

鼓楼医院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杨霈介绍,目前医院常规开展的志愿服务有十余项,除了常见的义诊服务外,还有艺术疗愈减压服务项目、“食糖不惑”糖友支持计划、关爱老年认知障碍群体项目等。“每一项都是为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推出的,从心出发,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仅去年一年,该服务队就累计组织志愿者5330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5700小时。

温情服务,有病患生命最后时刻写下感谢信

90岁的沈学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离休教授,也是鼓楼医院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沈学善的志愿服务岗位是钢琴演奏,已工作了8年。一次,一名身患绝症的女士请他弹奏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表达对已故母亲的思念。一曲罢了,沈老又弹奏了《妈妈的吻》。该女士含泪说:“人总是要经历生老病死,但我要坚强面对人生,争取早日康复。”

沈学善也被感动,又弹奏了一曲《让世界充满爱》。在场听众纷纷随着琴声哼唱:“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

“耳边跳动着的音符,温暖着人们的心扉;琴键上飞舞的手指,架起博爱的桥梁。”每一年,鼓楼医院都会给沈学善一张感谢状,这不仅是医院对他的感谢,也是所有受到琴音抚慰的人,对志愿者的谢意。

志愿者徐洁已不记得自己送走了多少名绝症病患,有人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表示感谢,还有人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一封感谢信。

一次,徐洁看到一名肺癌晚期的老奶奶神情落寞,通过聊天得知,老人孙子即将满6岁,她想参加孙子的生日宴。徐洁与老人家属商量后,悄悄在病房内准备了一场生日宴。志愿者不仅为他们拍下全家福,还准备了一个特殊的相框,相框边框有两棵树,树叶是全家人的指纹。老奶奶颤巍巍地伸出手,将自己指纹印在相框上时,眼眶湿润了。

写下感谢信的是一名饱受肿瘤折磨的患者。今年3月进入鼓楼医院时,她已因肿瘤出现大出血,在人生最后日子里,她给帮助她的志愿者写了一封感谢信,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遇到你,是老天对我的眷顾”。离世前,她还特意叮嘱丈夫把未完成的感谢信写完,交给志愿者们。

每一次望着病患离世时安详的表情,徐洁都会觉得自己的志愿服务是有意义的,“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她说。

杨霈认为,医院是个特殊的地方,医院里的志愿服务不仅要为病患提供帮助,更要为他们带来心灵上的温暖。

爱心传承,医生组建志愿服务队飞赴非洲

鼓楼医院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7年12月,如今,已有注册志愿者人数3353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54万小时,人均开展志愿服务22.5小时。

25年间,每一次无私奉献,每一次心手相牵,都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成大河,爱心一直在这座医院传承与发扬。

2012年底,随着鼓楼医院搬入新大楼,音乐演奏志愿服务项目也开始运行。首批招募就吸引了20多名志愿者,有教师、建筑师、学生等。“有路过钢琴厅的病患家属,有前来探病的热心市民,甚至还有患者本人,最小的报名者仅有三四岁。”杨霈回忆道。

一次,沈学善去鼓楼医院探望生病的老朋友,看到病人很痛苦,医务人员也很辛苦,就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后来路过钢琴厅,得知医院公开招募志愿者,他便报了名。

2016年,刚来南京才两年的童垣皓在鼓楼医院实习。看到在钢琴厅里弹琴的沈老,头发花白的他还坚持为大家服务,童垣皓被感动了,他也加入了钢琴演奏志愿者行列。

被志愿服务大爱情怀所感染的不仅有社会人士,还有本院医生。

2016年,鼓楼医院妇产科医生周怀君参加一项由中国卫生部门发起的桑给巴尔妇产科医护人员培训活动时,遇到一名身患宫颈癌的病患。这时,他才了解到当地宫颈癌患病率比较高,但是没有医生会做这项手术。

回到南京后,周怀君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桑给巴尔,很快,一支志愿服务队成立了。从2018年至今,南京鼓楼医院桑给巴尔宫颈癌志愿服务团队共3次飞赴非洲,完成12211人次宫颈癌筛查、锥切327例、根治术15例。

不管是耳濡目染,还是奉献精神的赓续传承,从1997年至今,一批又一批志愿者来到鼓楼医院,献出自己的热情与爱心。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志愿服务的种子早已在这里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