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全球微动态丨“秦岭药库”的南京专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800余万元
发布日期: 2022-08-23 08:45:37 来源: 南京日报

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1.4万亩,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800余万元——


(资料图)

“秦岭药库”的南京专家

57岁的李景民家在南京建邺区南湖小区,妻子尚未退休、儿子刚刚工作,迎宾村的家中,常年只有母子俩“驻守”。

930公里外,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李景民已“驻守”此地四年半,对家乡南京的思念,只能寄托在遥想吃一碗皮肚面上。这位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扎根素有“秦岭药库”之称的丹凤县,皆源于对祖国中药材事业的痴迷、源于对秦岭农户脱贫致富的执念……

酷暑盛夏,地处秦岭腹地的丹凤县与南京一样炎热,记者见到了这位被当地人称为“教授”的南京专家。

“不评教授,我选择科技成果转化”

1992年,李景民从南农大毕业,拿着两个本科学位,到安徽一所高校任教。三年后,因承担国家“九五”计划重大攻关课题,他回到南农大参与项目。五年后,这个“超细鲜骨粉工艺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项目结题,次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此时,李景民已是南农大食品学院的技术研究骨干,光凭省部级奖项即可获评教授,安稳在高校授课,但他却评了高级工程师,李景民说:“我们的奖项和专利,都能直接运用于生产生活走市场,我选择科技成果转化。”

学植物学出身的他,2004年开始,专攻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两年后,南农大和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公司,生产金银花等的提取物,李景民作为负责人,始终专注中草药的“价值提升”。

2018年,机缘巧合,李景民接触到雨花台区赴陕西丹凤对口协作工作组。丹凤地处秦岭腹地,中药材资源丰富,分布中药材500余种。全国364个重点品种中,丹凤就有277种,其中有248种被列为国家药典的正品药材。李景民如获至宝,跟随雨丹协作组的工作人员,跑遍了丹凤下辖的12个乡镇街道,盘山公路一绕就是两三个小时。

丹凤,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当时的丹凤仍是贫困县,青壮劳力全部外出打工,留守村民一天只吃两顿饭,没有吃肉吃荤的习惯。“种茯苓跟种红薯一样,价格却是红薯的十来倍。不会种不怕,我们来教。”李景民找到丹凤县唯一的林业高工董军强,两人进山挨家挨户做工作。

2018年底,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落户丹凤,随后却遭遇资金危机。丹凤的“药库宝藏”尚未挖掘,村民人均月收入只有几百元,“教授”跟对口协作组的大伙儿一起,四处“找钱”。2020年6月,企业变更重组,用地52亩、总投资3亿元的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建,“教授”当上了总经理。

“志存高远,丹凤要建国家级基地”

从县城驱车个把小时,盘山公路边是铁峪铺镇东川村,这是丹凤150多个村中的普通一员。53岁的周太,是村合作社的理事,他见到李景民的第一句话就是“教授,你看看棚里的天麻,改为装兜种情况似乎不错”。

李景民带着周太走进田间,棚里是天麻,露天栽着一畦畦的茯苓、苍术等药材。小心扒开土壤,掰下一小块茯苓后,周太笑道:“真跟教授说的一样,这茯苓就像红薯,肯长好管,省钱省工,一窝就是八九斤,价格却是十倍。”

东川村有村民800多户、近3000人。村里农田少,只有200亩,之前都是种玉米,亩均年收入1200元。身处“秦岭药库”的村民,只知道上山能采到药,不懂得秦岭的自然条件也适合种药。村合作社2016年成立后,把大家的土地拿出来合作经营,村里更在“教授”带领下,种植了80多亩中药材,带动96户贫困户脱贫。目前,村里的玉米种植已削减到110亩,“种药材亩均年收入4万元,跟玉米是天壤之别,这‘致富道路’宽阔敞亮,多亏了南京专家。”周太说。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丹凤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1年,新雨丹中药材科技产业园一期建成,3.5万平方米的载体,设中药材研发及检测中心、国家级中药材储备库、毒性饮片加工车间、趁鲜加工车间、普通饮片加工车间等五大板块。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上缴税金5000万元。新雨丹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已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个计1.41万亩,带动发展天麻、山茱萸等种植12万亩。目前,园区已累计收购销售中药材18个品种,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800余万元。

“既要村民致富,又要打响‘秦岭药库’的品牌,丹凤要建国家级基地。”李景民说,“我们建成了陕西首家民营国家级中药材储备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可储存5万吨中药材。获得了国家级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资格,目前已在商务部备案。我们还建成了西北规模最大毒性饮片加工车间,同步建成西北首家智能煎配运营中心。”

“雨丹携手,政府助力促产业崛起”

新雨丹是南京市雨花台区和丹凤县共同推进的苏陕协作项目。“投资3亿元的项目,还这么接地气,在丹凤可是头一遭,我们也经历了众多的‘第一次’。”新雨丹执行董事王传珍说,“一年时间建起一座园区,离不开南京市雨花台区和丹凤县的携手助力。”

2020年7月的开工仪式上,丹凤县主要领导带着各部委办局一把手一起到场,现场布置任务,“一定要第一时间办妥各项手续”。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奔赴丹凤。李景民说:“雨丹协作组的南京老乡,我们一周最少要见三四次面。丹凤很多部门都是第一次办相关手续,有时候甚至是边查资料文件边办,咱们南京老乡就帮他们咨询南京方面的做法。要不然,这么大的园区哪能一年就建成?”

立足“秦岭药库”资源,打造国家级中药材“产业名片”,雨丹携手的这个项目,已成为丹凤县当前最受重视的产业支柱,而如何增加种植面积也成了当务之急。雨丹协作组和李景民一起,今年以来一直在忙“一件大事”——向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倡议,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就是利用秦岭大山里,林木之下的种植空间,栽种天麻、葛根、桔梗、合欢皮等药材。这类药材原本就适合生长在林间阴凉地,何乐而不为?”李景民说,倡议提出后,很快得到了林业部门的认可,政府拿出贴息贷款1500万元,首批在东川村的700多亩山林间试点,第一批已经落实300多亩林地。

“有李景民这样的专家,才有雨丹协作产业的发展与崛起。”丹凤县委常委、副县长薛伟也是南京市雨花台区雨丹协作工作组的领头人,他说,“南京市雨花台区对口帮扶丹凤县至今已有31年,除了每年提供数千万元的资金支持,我们更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为丹凤‘造活血’、赋动能。南京市雨花台区将加大优秀干部双向挂职和支农、支教、支医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推动雨丹协作的路子越走越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 通讯员顾菲凡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