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孙敬清
通讯员郭荣
“张总,这片水稻正值孕穗期,要尽快打破口药,以防患上稻瘟病、稻曲病。”19日下午3点,烈日当头,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站长徐勇和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管东松,快步走进位于竹镇镇光华村的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边拨开叶片查看水稻病情、虫情,一边向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开出防治“药方”。
张立友是当地种植大户,今年种了近3000亩水稻。站在机耕路上,放眼望去,绿染平畴。走近细看,籼稻已经抽出浅黄的稻穗,粳稻苗壮叶齐,正在孕穗,长势喜人。张立友说:“这段时间就忙着四处找水了,差点忘了这一茬。打药的事,马上就安排。”
蹲在田头,看到稻田土壤湿润,徐勇提醒道,连日来持续高温,田间水分蒸腾量大、失水快,要及时灌溉,保持合适的水层,以水调温,防止水稻中暑。“刚刚架了7台水泵调引滁河水,只要水一到,我们立马就往田里放。”张立友答道。
看着汩汩清泉流进稻田,徐勇和管东松才放心离开。顾不得歇歇脚,他们径直赶赴15公里之外的南京鑫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今年6月,公司总经理邱少亮首次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亩。“我连续浇了3次水,你看看这大豆、玉米长得多壮实。”他指着一片农田乐呵呵地说。
顺着邱少亮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行行玉米挺立田间,一畦畦大豆纷纷开花。“无需授粉时,玉米雄穗要赶紧掐掉,否则会跟玉米棒争营养,影响玉米棒生长。”管东松一边说,一边钻进玉米地,亲身示范如何掐雄穗……
像这样奔波在田间地头,对徐勇和管东松已是“家常便饭”。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日前,六合区农业农村局成立3个高温季节秋粮抗旱夺丰收田间管理下沉指导组,种植业科、农业装备科、植保植检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6个科站悉数加入。连日来,大家主动放弃周末休息,分片包干奔赴各街镇,冒着高温,面对面帮助农户做好在田农作物高温干旱应对工作,千方百计保秋粮丰收。
前不久,眼瞅着当家塘见了底,冶山街道东王社区吴庄组种植大户吴刚急得团团转,“这块地距离水库远,位置还高,翻水成本太大。如果没有水,只能眼睁睁看着180亩水稻绝收。”
得知吴刚的难处后,指导组与冶山街道、东王社区携手迅速行动起来,很快确定引水灌溉方案——向紧邻吴庄组的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王店村“借水”。主动上门对接协商、调来机械开沟挖渠……最终,吴刚的稻田“喝”上了邻省的水。“有水了,丰收有保障了。”吴刚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