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隧运管养一体化,市民出行需求从“多方转派”到实时办结“零等待”
交通服务升级,出行幸福感提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资料图】
冯兴
通讯员柯俊
“我想9月30日自驾回老家泰州探亲,走栖霞山大桥的话,路上会拥堵吗?”9月25日下午,接到市民拨打的市交通集团96077服务热线电话,当班接线员迅速查询,并报出了当日通行流量预测:“预计9月30日16时起,栖霞山大桥麒麟枢纽至南引桥,东北段程桥枢纽转宁淮方向路段车多缓行,‘流量高峰’将持续至次日凌晨2时,请您注意错峰出行。”
十年来,南京过江通行量由日均10.05万辆增至42.24万辆,交通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持续升级。市交通集团通过搭建智慧化市域高速公路、跨江大桥和过江隧道一体化运营、管理和养护体系持续优化,快速响应市民出行需求,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指数,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从逐个通知到一键处置,交通事故最快5秒受理
7月10日早高峰,定淮门隧道扬子江线进城方向隧道内,一辆小轿车引擎盖冒烟并伴有火苗,调度员立即确认事故位置,通过系统的“一键处置”在10秒内精确开启火灾预案,同时一键通知公司应急救援力量、交警、消防赶赴现场……仅用时36分钟就完全恢复了道路正常通行。
过去,过江隧道发生交通事故,指挥中心要逐一电话通知安全巡查员、清障、消防、交警等应急救援力量赶往现场处置,电话通知过程占用过多时间,容易错失黄金救援时机。“现在,通过内嵌于系统的13大类、900个工况的标准化处理预案,实现对交通事件‘点对点’精确化资源调配、可视化指挥调度,极大地提高交通事故处置效率。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后,调度员只需确认交通事故的发生位置、事故类型等信息,按下‘一键处置’按钮,这套国内首创的过江隧道调度指挥系统即可自动匹配相关操作流程完成一系列处置。”市交通集团路桥隧营运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市属高速公路上,细心的车友会发现,护栏、声屏障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手掌大小橙黄色的标识,中间是一个二维码。区别于绿色的交通指示标识和红色的禁令标识,这是省内首个用于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二维码,夜间也能看清。遇到车辆抛锚,司机只需要掏出手机扫码“小橙标”,“一键报警”操作方便,拍照取证缩短沟通时间,还解决了人工登记易错问题,交通事故最快5秒钟就能接报受理。
积极响应南京“拥江发展”战略,助力长江大保护,市交通集团还在栖霞山长江大桥开展主桥面排水盖板自动控制系统改造,排水盖板6—8秒内可远程开闭合,有效防范危化品事故车辆泄漏直排长江等风险,保护长江水体和下游饮用水源。
近年来,市交通集团将其负责运管养护的路、桥、隧体系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运营。整合旗下的路桥隧咨询、救援等热线服务平台,开通96077服务热线,服务范围覆盖市交通集团负责运营管理的市域范围内所有过江通道和高速公路,实现市民出行需求从多方转派到实时办结“零等待”。热线运行一年多来,已为1.3万市民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市交通集团所辖过江通道清障救援30分钟到达率、1小时畅通率均在96.5%以上,一系列运营管理指标居同行业领先水平。
从人工发卡缴费到自助不接触通行,平均15秒就能过收费站
十年来,南京的路和桥飞速延伸,南京都市圈正一步步走向现实。2012年12月,栖霞山长江大桥(四桥)高速正式通车,它与大胜关长江大桥(三桥)高速一起,共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南京高速环线,进一步拉近了南京与都市圈城市及西部地区的沟通与联系。截至2021年,大胜关长江大桥的过境货车流量位居全省收费站第一,栖霞山长江大桥的日均流量较2013年上涨了193%。
车流量不断攀升,持续保通保畅显得尤为重要。十年前,驾车驶入高速,需在收费站口人工取卡计费通行,2012年,江苏高速公路南北网融合收费,市交通集团在全省率先实现ETC车道的全覆盖,并设置了自助取卡车道。2019年,为有效提升通行效率,除ETC专用车道外,市交通集团所辖收费车道均具备EMTC功能(ETC和人工混合车道)。
“以前经过收费站,经常需要排队等待,现在有了自助缴费机,根据语音提示很快就能操作通行了,还避免了人工接触,节省了不少时间。”平日喜欢自驾游的市民刘国庆高兴地说。
绕越高速南庄收费站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车型识别”“车牌识别”“路径核对”“自助缴费”等功能的研发及应用,市民驾乘过收费站的效率显著提升,目前,自助系统平均缴费时长约15秒,车型、车牌识别率达99.95%。
从人力养护到智能系统养护路畅其行,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过去,过江桥隧全部进行人工清洁,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人工驾驶清扫车难以满足贴墙、贴边清扫的要求,往往清扫车扫完一遍,还需要人工二次清洁。2020年7月起,南京应天大街隧道、定淮门隧道正式启用无人驾驶清扫作业车,这是国内首个在长江隧道内启用的无人驾驶清扫车。它采用激光雷达和可视摄像头做精确感知,清扫更高效、更安全。无人驾驶清扫车每天晚上在隧道里4个小时全覆盖清扫,差不多是以前人工驾驶两辆车将近5个小时的工作量。
机械换人,效率倍增。近年来,南京不断提升路桥隧养护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市域高速公路和过江通道上,均配备了路面清扫车、洒水车、绿化修剪机械设备,大幅提升养护效率。大胜关长江大桥上还配备了高清监控摄像机,通过BIM(建模信息系统)系统,替代传统人工巡查登记,实现路面巡查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智能管理。
路桥隧的运营管理已经由人工模式向系统模式转变,在市域高速公路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高速公路管理、运营服务深度融合。市交通集团开发了综合养护智能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BIM、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管养路段里程长、重点结构物多、管养工作繁重的难题。这套综合智能养护管理系统2020年投入使用以来,收录路桥隧养护的相关数据400余万条,为一体化运管养提供了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南京交通养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服务南京人出行的同时,也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强劲动能。
记者了解到,以十多年的长大隧道、过江大桥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经验为基础,市交通集团编制了《水下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规范》,作为全市地方统一标准发布实施,为路桥隧一体化营运提供了南京特色的“白皮书”。十年来,这套“智慧交通”管理服务体系还代表南京走出国门,服务肯尼亚、柬埔寨等国家的交通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