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字经济不仅有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电商网购、直播带货、在线叫车等各类场景也早已深入人们生活中。你我身边还有哪些数字经济的“因子”,数字技术应用又有哪些新业态、新模式?即日起,本报推出《数字经济新图景》栏目,带你一起去探寻。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
烈日骄阳下,块块农田纵横交错。
(资料图片)
7月4日上午,站在六合区竹镇宝贡中心路的路边,朱久保望了一眼两侧的农田后,掏出手机点了几下,插秧机便“听话”地轰鸣起来,沿着直线前行,灵活的机械手在水田里插上一排排整齐的秧苗。
记者看到,插秧机没有司机,在行进中不打弯,到了田头自动暂停作业,拐弯掉头、启动前行、插秧作业,一气呵成。站在后座的朱久保显得有点“多余”,唯一的工作便是随时补充秧苗。
朱久保是六合区玖铭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干这一行已22年。“有了北斗的帮助,农机学会了无人驾驶,以前两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他说。
记者注意到,在插秧机前端架起的支架上,两头各有一个圆形接收器,与安装在机身上的显示屏等组成一套北斗导航智能终端设备。自2018年开始,玖铭合作社开始陆续在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上安装“北斗”,现有的40多台农机已全部装上。
为该合作社提供北斗技术服务的江苏北斗农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涛介绍,在朱久保对这一块田插秧前,公司已通过北斗精准定位,在北斗系统平台上“画”出了水田地图,误差控制在3厘米左右。同时,平台根据插秧机型号、秧苗品种所需的种植密度以及水田地图等信息,自动生成作业路径。
到了田头,朱久保只需要在手机上打开“智慧农场管家”APP,按下点火、启动等键后,插秧机就会根据指令,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进行作业。
据悉,江苏北斗农机支持下的种植技术,通过数据平台服务、农机无人驾驶以及精细化种植三大应用场景,实现粮食作物生产作业从粗放到精确、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插秧会出现弯曲、并线等问题,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后,可实现插秧机无人驾驶、直线插秧,节省了劳动力。”何涛说。
此外,“北斗”还有效减少了农机服务中的纠纷。“以前帮农户耕种完田后,还要现场量面积,双方经常为此产生争执。”朱久保说,现在一块田不管形状多么不规则,一旦作业完成,面积便被精准计算出来。
最近几年,特别是随着北斗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目前,江苏北斗农机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全国31个省区市,监管作业类型涵盖耕种管收烘30余种,服务农机设备近10万台套,累计监管作业面积3亿多亩,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三。
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发力。六合区与江苏北斗农机合作,依托其数据平台,全区统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系统于日前上线。
“全区目前有几十家农机服务合作社,共有各类农机431台,均已安装上北斗,通过该系统可在线下单,并实时监管服务质量。”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杨小蕊说。
农户通过平台小程序端下单,农机服务方线上接单、线下承接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机手找不到农活”“农活找不到农机手”的供需矛盾。
杨小蕊说,北斗技术全流程监管农机服务,规范了农机作业全过程操作,为农户和农机服务方提供农业生产标准化服务,帮助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高、人工效率低、农药使用严重等问题,助推了现代智慧农业发展。